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更决定着民族的未来。”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有错误。
B. “商店和饭店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C. 短语“阳光明媚”、“暴风骤雨”、“鉴赏水平”、“拨动心弦”、“ 托在掌心”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 “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春雨。”这句子的主干:老师如春雨。
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低头族”之所以感到忙碌,是因为大量网络信息占用了他们的时间造成的。
B. 感恩活动进社区,掀起了邻里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C. 谁也不能否认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早晨走在乡间小路上,春风吹来让人不寒而栗。
B. 有人评价,美国当初攻打伊拉克,其实是想操控它的石油资源,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C. 三湾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仪态万千,赏花的市民流连其间,意兴阑珊。
D. 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学生常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一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叹为观止。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古刹(chà) 消弭(mí) 迸溅(bìng) 亘古(gèn)
B. 隽永(jùn) 木讷(nà) 寒噤(jìn) 累赘(léi)
C. 惩罚(chěng) 氛围(fēn) 温馨(xīn) 腼腆(diǎn)
D. 恻隐(cè) 褴褛(lǚ) 拮据(jū) 腻烦(nì)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德国农学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的40倍。这是为什么呢?农学家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即使是短至几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即使处于人生的黑夜,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缕“光”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
请以“我得到的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健康,力争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姥姥的蚊帐
文/叶倾城
①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也许还拎了一土布袋热红薯,搭汽车,转火车,再汽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她的妈,我的姥姥:“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姥姥回信:“蚊帐是什么?”
②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她:一种很稀很稀的棉布,和床一样长一样宽,高度比两张床之间的距离多一些没尺子,估计她用“CM”做单位,姥姥也不懂得,我妈是用线量的,三根长线就是三个尺寸。
③那年新棉花下季的时候,姥姥纺线,织“很稀很稀的棉布”,裁剪,缝纫。总之,暑假结束,我妈再上学的时候,行李里有她小小的自矜:我,也有蚊帐了。
④我和姥姥的蚊帐扯上关系,是三十年后的事。那几年,我家三姐妹相继考上大学,三度约车治装,是不小的开销,到了我,一切因陋就简,能省就省。搪瓷脸盆是掉漆的,枕巾其实是毛巾,还有那一床蚊帐我妈给我的时候千叮万嘱:“这是我上大学时候,姥姥给我做的,你爱惜点儿。”
⑤我接受它,像五四文青娶指腹为婚的童养媳,打心眼儿里就不想要。它小,和单人铁架床严丝合缝着,本来就狭小的床铺,这么一笼,我感觉翻身都难;它孔眼大,疏疏落落像蒸馒头用的笼屉布,充满了“只防大蚊不防细虻”的君子作风,那细蚊可不是君子,见人照咬如仪;最重要的是,它太旧了,土布已经灰得发黑。有生命的事物都会面临死亡,雪白的棉桃此刻骸骨生虫。全寝室女生的蚊帐都洁白如雪,只有我的,毫不客气地给社会主义抹黑。
⑥有一次,一个外班女生来寝室逛,我听见她向人打探:“那是谁的床?看着好脏。”脏?我很愤怒却没法向人解释:它不是脏,它只是积了太多水洗不净的历史尘埃,是故纸堆、旧窖藏、米烂陈仓的色调。它很快就拉了大口子,大概是被我一屁股坐上去了,布质已朽,经不住我的吨位。我带回家给我妈过目:确实不堪用了,全无心肝地弃之。
⑦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抛掉了这世上最后一件沾有姥姥手泽的事物。
⑧大学是不是非得有一床蚊帐?我妈当年的行为,算不算虚荣心作崇和00后们向家长要“爱疯”“爱拍”是不是一个性质?我猜我姥姥没想那些,她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没有,这不丢人,也不是啥光宗耀祖的事。人家有,我妮(女儿)也可以有。输人不能输阵,在她能掌控的世界里,姥姥尽她所能,竭其所有。她的爱与尊严,全在这一针一线里。
⑨我妈,从学生到人妇人母,从武汉到东北再到武汉,走过多少城市又换过多少住所,八千里路,云来月往,她一直带着这土布蚊帐。到最后给了我,是希望它发挥最后一次余热吧。它做到了。物若有灵,也算死得其所
⑩而我,长到很大,才知道我家其实一直很穷:两边老人,三个孩子,无数沾亲带故的农村亲戚。但我从不曾感受过穷——如果穷就是破烂,就是一无所有。该有的电器家具我家全有,是我爸做的。该有的四季衣物我也全有,是我妈做的,姐姐们穿剩了给我,不断短了又加长,我妈硬有本事把它处理成华美的滚边,像复古。我的大学同学记得我背过的牛仔书包,时髦得紧,也是我妈的手工。她为我们打理一切,正如她的母亲之为她。我物质上明明是贫乏的,却从来不曾感觉到寒酸卑微。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足展示匮乏,如同展示结痂的创口,非我家风。
⑪现在我也做了母亲,不会做任何针线活,我妈安慰我:“你会写文章。”我唯一的骄傲是: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外婆一样,都是非常勤勉的女子,愿意勤扒苦做,只为了让这人生更丰盛富饶。
⑫是的,姥姥的蚊帐,我的文章,都是我们能给子孙的,含笑而略略酸楚的爱。
(选自《智慧与思维》,有改动)
1.作者围绕“姥姥的蚊帐”使用情况,写出了拥有蚊帐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阅读文章,填写下列表格。
姥姥的蚊帐 | 心理活动 |
我妈大学时拥有了姥姥做的蚊帐 | ① |
② | ③ |
我抛掉了已经破旧的姥姥的蚊帐 | ④ |
2.请自选角度赏析“它不是脏,它只是积了太多水洗不净的历史尘埃,是故纸堆、旧窖藏、米烂陈仓的色调”。
3.说说文题“姥姥的蚊帐”在文章叙写当中所起的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怎样理解“含笑而略略酸楚的爱”的含义,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