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客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教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睘者霜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至霸上/及棘门军    B. 军中/闻将军令

C.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D. 称善者/久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已而细柳军______   (2)不______    (3)将军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睘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4.理解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归纳周亚夫“真将军”的风采。

5.把握文意,说说周亚夫或汉文帝的形象性格。

 

1.A 2.达到,到能够,获准命令,有令 3.先前(看到的)霸上、棘们的军队,简直像儿戏一般,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 4.戒备森严,军纪严明;治军有方,令行禁止;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5.示例: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直不阿的真将军。汉文帝:明君,善识人才 知错善改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断句有误的一句:A“至霸上/及棘门军”。改为“至/霸上及棘门军”。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得”:能够,获准。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之”作为一个虚词,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5)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

(6)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查看答案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侍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皋薄暮望”一句点明地点、时间和事情。

B. 颔联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C.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D. 全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托物言志,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古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面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查看答案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内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同,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一一一一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比喻)

B. 选文中用“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分别写出了黄土高原的平坦和高大,突出其雄伟。

C. 选文第二段中的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解释,而第三段中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D. 选文中作者一再赞美高原“雄壮”伟大”的目的是为了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2.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先描写高原的“雄壮”伟大”,然后写景色的“单调”,就赞美白杨树来看,是采用了对比烘托的写法.

B. 选文第三段中巧妙地把“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统一起来,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

C. 联系全文来看,作者描写高原景色的目的是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暗写西北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傲准备。

D.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的语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突出作者的认识情感,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语言质朴,叙述起伏跌宕,饱含作者对母亲的深沉情感。

C.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相关的历史遗迹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D. 题为《昆明的雨》而非大量笔墨直接写雨……信笔所至,无拘无束,但感情线索始终贯穿全文。

 

查看答案

下列情境中,用语符合生活实际,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王得知丢失的文件有着落了,高兴地对电话那边的报信人说:“非常感谢,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取回并当面致谢,请您恭候!”

B. 他见老朋友的气消了,还答应留下来吃饭,高兴极了,连忙对外屋喊道:“母亲,先把饭煮了,然后去买些酒菜来!”

C. 目不识丁的奶奶坐在孙子床头,边缝衣服边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你学习这样无恒心,一暴十寒,到时候三好学生评不上,多丢人现眼……”

D. 联想公司曾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精心设计了一则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