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作者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

B.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篇说明文,按照时间顺序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

C. 《教学相长》开篇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学”与“教”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分析,最终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D. 《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说明文范畴。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C项表述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应分别改为:A:事理性说明文。B:是一篇人物通讯。D:散文范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一项是(      )

A.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中,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贝多芬都是灿烂的明星。

B. 你别危言耸听,他的病情我知道,实际上并不十分严重。

C. 见义勇为小英雄一出报告厅,立刻被采访的记者们围得水泄不通

D. 这份试卷的第一小题他花了十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并蒂        自诩      稽首       布衾      不知所错

B. 深邃        怡然      场圃       饯行      杳无音信

C. 褪色        慷概      矜持       裨益      矢志不移

D. 踌躇        折戟      畸形       肃穆      万事具备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等/面      乱/葬       取/级        排/

B. /热      临/发       取/服        采/香

C. 予/力      吹/士       箪/花        地/脑

D. 镜/丘      巡/严       咐/目        分/人心脾

 

查看答案

请以“朝着        奔跑”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日:“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少孺子:年轻的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⑤务:一定,必须。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臣知不如徐公美    诚:

(2)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3)时时而进          间:

(4)其左右曰          告:

2.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甲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请比较甲乙两文的相同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