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燥热(zào) 不辍(chuò)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zào)     不(chuò)    然(qiǎo)     精竭虑(dān)

B. 熟(xián)    刻(juàn)    教(huǐ)      抑扬顿(cuò)

C. (zhǔ)     粗(cào)     无信息(yáo)  锐不可(dāng)

D. 首(qiào)    息(bǐng)    深痛疾(è)    入木三(fēn)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B项有误,应为镌刻(juān),教诲(huì);C项有误,应为粗糙(cāo),杳无信息(yǎo);D项有误,应为翘首(qiáo),深恶痛疾(wù)。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任选一题写作)

(1)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 ( 例如:父母、老师、大自然、小动物、书……),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与          为伴

(2)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角度自选。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④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⑤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9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材料二:“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者年龄大都在50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根据中国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2013年人口学家预计,中国汉族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个。

材料三:在唯一的孩子离去后,养老成了首要问题,入住政府养老院需要儿女签字,这让没有儿女的他们无处可去。“我不怕死,我怕老。”一位失独父亲说。此外,歧视、健康等种种问题也接踵而至。绝大多数失独家庭最终都开始远离正常社会,以“抱团取暖”的方式聚集在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

(1) 请概括上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2)“只生一个好”的生育政策将成为过去,假如你们所在的小区要宣传“一个家庭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请你根据上面材料为他们写一则宣传标语。

(3)“失独家庭”过去响应国家“只生一个好”号召,现在却面对孤独终老,作为国家和每一个人应当如何来关照他们,请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4)小英的家庭符合生两孩的条件,她爸爸妈妈准备再生一个,小英坚决不准许,认为父母再生一个会减少对她的爱,和父母正闹很僵。假如你是小英的同学,你如何劝说她?

 

查看答案

【甲】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2.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列横线上的词。

佁然不动 _______________     ②不可  _______________

③悄幽邃 _______________     皆怪石  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查看答案

沙 之 聚

(张抗抗)

①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②血红的夕阳隐去后,天空纯金一样烁亮。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城。

③也许是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声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捍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我读不懂鸣沙山。

④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已的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⑤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⑥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方式。它从来没有外衣没有包装,没有树林没有青苔,只有金沙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态和曲线。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有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

⑦我惊异我惶惑。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

⑧夕阳已完全沉落。月亮从磊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回望沙峰之顶,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山上还有用木头和竹片做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从沙坡上溜溜地滑下来,如同离弦之箭,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滑到了山下。只见每个游客滑到山脚,都削下一层沙子。

⑨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对于放纵的渴望。于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

⑩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这鸣沙山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11)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逝得无踪无影。鸣沙山重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

(12)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又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整合、磨砺。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不配的雕塑。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而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13)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登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它的琴弦。

(14)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

1.依据③到⑥节的内容,简要概括第⑦节 “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的原因。

2.综观全文,概括出文章所写“神奇的鸣沙山”的三个“神奇”之处。

3.作者三次写到读不懂鸣沙山,综观全文,感悟作者最终读懂了鸣沙山的什么?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

5.文章最后写道:“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请你结合现实谈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风”来凝聚人心。(不超过6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