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日:“《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④。岂我居不卜⑤邻,教有所阙⑥?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选自《晋书·列传》)
【注】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肉来奉养父母,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曾父烹豕(shǐ)以存教:曾参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长存。⑤卜:选择。⑥阙:通“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徙居新安(______) (2)辄进叔母任氏(______)
(3)无以慰我(______) (4)何尔鲁钝之甚也(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人道,无以慰我。
(2)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3.选文中皇甫谧的叔母列举了古代两个教子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组加点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B.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C.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 便扶向路 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3.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的这一理想?
请你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____________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____________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____________
主持人:④____________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名著阅读。
(1)请结合《汤姆索亚历险记》关于“海盗生活”的阅读回答:这个片段与“当海盗去”的片段相比较,汤姆的心情有了哪些变化?
(2)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读后回答问题。
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我们趁早去来。
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上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岑参《______》)
③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⑤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⑥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论语》)
⑧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
下面一段话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水满则溢,月莹则亏。留有余地,是锋茫不全露、得理也饶人的智慧。懂得留有余地,犹如掌握了一门精湛的武艺,使我们举手头足之间收放自如;懂得留有余地,就是深暗了一种处世哲学,让我们与人交往进退有度;懂得留有余地,就是破译了一份人生密码,教会我们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