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 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

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⑴广泛学习并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⑵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切:恳切。增:增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⑴陈太丘与友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    

⑶其人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乡愁是游子笔下永恒的主题,亲情是人类割舍不掉的情感。马致远一句“夕阳西下,_________”诉说离家的愁思;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_________”;王湾停宿北固山下,借“鸿雁传书” 表达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徒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李商隐则在巴蜀羁旅中想象“__________________”,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快乐;诸葛亮则用家信劝诫儿子“_______________”,当志存高远,培养高尚操守,体现了一个父亲的殷殷期盼之情。

 

查看答案

(2017届中考海南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么你就要多吃一点苦,多读一些书。因为只有在春天的时候躬身播种,你才能最终收获满园秋色。

老师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你。

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那你就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的点滴,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

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1.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请概括《汉江临泛》颔联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2.两首诗均为王维写景之作,结合诗歌内容请分析两首诗中作者蕴含的不同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相与于中庭 ____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

(3)轼武卫营____

(4)全其城____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表现了苏轼作怎样的心境?【乙】文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苏轼,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