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兄弟》,完成题目。(16分) 兄 弟 ①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哥,福生是...

阅读《兄弟》,完成题目。(16分)                                                       

兄 弟

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哥,福生是弟。

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你是哥,多让着弟弟。春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春旺让福生有事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

中秋节到了,春旺的工地活儿多,没有放假,但发了月饼,一共四个,四个品种。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儿月饼,喜滋滋的。他闻了闻,口水差点儿流出来。他忍不住三口就吃掉了这个月饼。因为吃的快,他没吃出月饼的滋味,只是觉得特别好吃。春旺想自己是哥,过节还是该去看看福生。

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就一个就行。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椒盐月饼,然后往城西走去。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吃的肉馅儿月饼,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春旺和福生在街道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春旺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福生也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春旺说:爹娘也在看月亮吧?福生说:肯定在看!他们肯定很想我们!春旺说:吃月饼吧。福生说:好,吃月饼吧。春旺随口问:好吃吗?福生说:好吃。福生也问:哥,好吃吗?春旺说:好吃,真好吃!春旺这回可吃出味儿了,他吃得很香。他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也吃的很香,不免尴尬地笑了一下。春旺等福生吃完月饼就说:回去吧,太累了,明天还得干活。福生点头说:回吧,明天还得干活呢!

三天后,大牛来找春旺,说要跟他借点钱,给他上大学的儿子买电脑。尽管春旺不情愿,可是自己才发了工资,况且大牛是村里人,不借说不过去,只得把工资借给了大牛。大牛接过钱,兴奋地说:太谢谢了!我知道你们哥俩都是好人!前几天中秋,公司什么都没发,福生去超市花十块钱买了两个肉馅儿的月饼,非要送我一个。春旺听得愣住了。

送走大牛,春旺走到一边,捂着脸留下了眼泪……

两天后,福生进了春旺所在的工地,住进了春旺的工棚,福生的床挨着春旺的床。睡觉,两人顶着头,挨得很近很近。

1.哪件事使春旺对福生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用一句话概括回答。(2分)

 

2.春旺把福生介绍到城西工地,这对下面情节安排有何作用?结合具体情节回答。(3分)                                                                                     

 

3.根据具体情景,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兄弟吃月饼时,为什么福生总附和着春旺说话?(2分)

 

2)春旺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吃得很香,为什么会尴尬?(2分)

 

4.分别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4分)

(春旺)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那两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5.请展开想像,根据要求填空。(3分)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1。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2地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好吃的肉馅儿月饼,3。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

要求:(1)填写一个描写福生动作的句子;(2)填写一个描写福生神态的词语;(3)填写一个描写春旺心理活动的短语。

 

1.春旺得知福生特意买月饼送给他。 2.为兄弟互相送月饼的情节做铺垫,与福生搬进春旺的工棚相照应,引出人物大牛。 3.(1)(2分)福生对哥哥很尊重,很顺从。 (2)(2分)春旺觉得自己给福生的月饼没有福生给的好,有点过意不去。 4.“塞”表现了春旺想用自己的热情掩饰自己的私心;“捏”表现了福生感受到春旺情谊时的欣喜和对兄弟情谊的珍惜。 5.(1)福生迈着大步匆匆赶路 (2)兴奋 (3)心中一喜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出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 ,似曾相识燕归来。

(2)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 。    

(3)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 ,不觉船移。

2.请默写李清照的《如梦令》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丈夫之冠也         冠:帽子。

B. 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 标准。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 指被任用。

D. 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 梗塞 不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妾妇之道也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B. 一怒而诸侯惧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行拂乱其所为

D.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能淫》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B. 《富贵不能淫》中“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一语不仅仅是孟子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国家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由此自然导出本文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请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 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 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D. 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查看答案

下列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切气息都幻化成了悄无声息的因子,在记忆的深处潜滋暗长,一切就这样简单而诗意,和谐而亲切。

B. 哀牢山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无不令人触目伤怀

C.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D.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赵州桥和卢沟桥。全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常用的笔名有茅盾等。

C.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墨子》合称为“四书”。

D. 《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反映父子情深的散文。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