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张老先生就像一位坚强的士兵,屹立在那坐高原上。
B.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 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D.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急燥 雕像者 刨根问底 大相径庭
B. 斑斓 恶作局 怪诞不经 迫不急待
C. 蓬松 芙蓉鸟 呼朋引伴 饥肠漉漉
D. 废墟 柠檬汁 普天同庆 见异思迁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怂恿(sǒng) 嶙峋(lín) 收敛(liǎn) 提心吊胆(qí)
B. 黄晕(yùn) 泯灭(mǐn) 水渠 (jú) 猝然长逝(zú)
C. 勋章(xūn) 窗扉(fēi) 枯涸(hé) 相濡以沫(mò)
D. 派遣(qiàn) 温驯(xiòng) 静谧(mì) 踉踉跄跄(qiàng)
以“你是我的一扇窗”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节选自《孙子兵法·地形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狼仍从(_____)
(2)顾野有麦场(_____)
(3)弛担持刀(_____)
(4)乃悟前狼假寐(_____)
(5)知此而用战者必胜(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甲】【乙】两文都说到与敌人斗争时地形的重要性。【甲】文中,屠户利用地形斗争的句子是_______。【乙】文中,表明地形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红狐狸
杨晓敏
士兵们在雪野里奔跑着,一派散兵状。人群中间,跳跃着一只小兽。连续几天的雪,让这只在哨卡周围时隐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了。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出动了,偌大的雪野成为弱肉强食的场所……
你看见红狐狸在一位士兵的怀中剧烈喘息着,肚腹起伏得厉害。大伙儿头顶上笼罩着一团寒气,喊叫着围拢上来,露出胜利者的骄矜。
当时的直觉告诉你,这只红狐狸不只是一只小兽,应该是美的精灵呢!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多鲜亮多柔软啊,仿佛一团火焰正在燃烧……
士兵们击鼓传花般传递着狐狸。刚从哨塔上跑来的是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上的口子凝着丝丝血渍,使他不敢大声说话。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摩了好一会儿,说:“都说狐狸臊,臊狐狸,我怎么闻到了甜丝丝的味道?”
你平静地望着这一切,多少觉得有点无聊,面部的肌肉不时抽搐几下,从心里对他们说,这大概是自我心理平衡在发生作用,冬季太可怕了。
不知何时,士兵们不作声了,只齐刷刷地盯向你。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杀掉狐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四川兵从身上摸出一把刀,犹豫着递过来。
你看看刀,看看狐狸,脑海中变幻出和氏璧、维纳斯以及军校池塘里的那只受伤的白天鹅之类的东西。当你充分意识到这种思维的不和谐、不现实甚至离题太远时,你在短暂的沉默中,唤起了自己姗姗来迟的恻隐之心。
四川兵手中的刀捏不住了,落地时,众人的目光倏地变得复杂。有人“哼”了一声,用脚把雪花踢得迷迷蒙蒙——对你这个哨卡最高长官的犹豫不决和不解人意,表示出极大的蔑视和不信任。
你的腮帮子鼓胀几下,吞咽一口唾液,弯腰从雪窝里抠出那把刀。你再一次抬起头来,大家依然无动于衰。你只好左手抓过狐狸,把它构造精美的头颅向上一扳,用嘴吹开它脖颈处飘逸的柔毛,右手缓慢而沉稳地举起刀……
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了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一声,悲威乏至。
士兵们似乎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瞬间清醒了,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别……”
时间凝固了。脸上裂花的新兵,“扑通”一下跪在雪地上,抱住你的腿呜咽着说:“哨长,还是放它走吧,有它在这儿和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
你的思绪变得明晰,沉重地呼出一口浊气,爱怜地抚摩几下新兵的头,心里说,你教育了我。尔后大吼:“起来!”手一甩,刀“嗖”地飞出老远。
狐狸蜷曲在雪地上,试探着抖抖身子,小心翼翼地在士兵们中间逡巡起来,待大伙儿让出一条路,便腾跃着向雪野掠去,士兵们目送一团滚动的红色火焰,没入辽远。
你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槃过后,和哨卡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了。
——(选自《特别文摘》2017年第lO期)
1.士兵们开始为什么要杀红狐狸,后来又为什么要放红狐狸?
2.文章运用了第几人称来写?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四川兵从身上摸出一把刀,犹豫着递过来。
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有人说,红狐狸是自己救了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