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
领 路 游睿
天有些寒冷,女人站在街头不断跺着脚。远处,一个佝偻的身影正走过来。女人看见,那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婆,虽然上了年龄,但她的步子却显得有些匆忙,脸色十分凝重。
“妈,我的新手机呢?”女人回过头,看见儿子正小跑到自己跟前。女人笑了笑,顺便抚摩了一下儿子的头,然后拿出手机说:“你看,妈不是给你送来了吗?”
“怎么这么难看?”儿子接过手机,马上一脸的不高兴。儿子说:“我不是反复给你说了嘛,要新款的,这个款的早就淘汰了,你看看还有谁用啊?”
女人又笑了笑说:“妈妈今天一大早就去给你买了,这就是最新的。”
“你撒谎!”儿子有些生气了,“你不知道多去几个地方看看啊?”
女人说:“好好好,是妈妈不对,你看,妈妈不是工作忙吗,所以才没时间去仔细逛。”
“你把我当什么了?找借口?”儿子突然提高音量说,“下午给我送只新的来,这只我帮你扔了。”说完,儿子一挥手,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
女人依旧带着微笑,她看见儿子转身跑开了。接着女人马上沿着刚才儿子抛出的弧线去找刚才扔出去的手机,女人很快就看见,手机被一只布满老茧的捡了起来。这只手,就是刚才从远处走过来的那个老太婆的手。老太婆捡起手机,似乎没有看见女人,然后依旧迈着蹒跚而匆忙的脚步走了起来。
女人急了,连忙小跑到老太婆面前说:“大妈,那手机是我的。”
老太婆停住脚步望了女人一眼,说:“我知道是你的,被扔了,还要?”
女人说:“我怎么会不要呢,小孩子不懂事扔了,我可舍不得,那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呢。您既然知道,就还给我吧。”
老太婆皱了一下布满皱纹的额头说:“你真想要回手机?”
女人说:“当然呀。”
“我可以还给你,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现在要去一个地方,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走,你就帮我带带路吧!”老太婆颤抖着扯出一张纸,认真看了看说,地址是药王路二十三号。
女人在这座城市待了多年,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她都历历在目。女人知道药王路并不远,女人依稀记得药王路二十三号好象是个什么单位的地址,但究竟是个什么单位女人却想不起。为了拿回手机,女人立即答应下来。
接着,女人走前面,老太婆走后面。女人回过头,看见老太婆蹒跚的样子,就忍不住停下。然后女人扶着老太婆,老太婆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您走这么急,有事?”女人问。
“嗯,有事。”老太婆依旧步子匆忙。走了几步之后,老太婆突然问:“你就一个儿子吧?”
女人点点头,奇怪地看了看老太婆说:“那小子正读高中呢,成绩老提不上去。”
老太婆说:“哦。
接着两人都不再说话。
走了一段之后,老太婆突然放慢了脚步,最后她静静地站住了脚,一动不动地看着前方。女人看了看老太婆,顺着老太婆的目光,女人看到前方停放着一辆警车,车门打开着,一个年轻人被几名警察押了上去。年轻人蹭了几下,但被警察按了下来。警车的门最终关上了,然后启动,呼啸着走远。
尽管车已经走远,但老太婆依旧一动不动地看着。
“您怎么哭了?“半响之后,女人发现老太婆竟然泪流满面。
“看到了吧”,老太婆用低沉的声音说,“刚才警察带走的年轻人是我儿子,我就那么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从小我就惯着他宠着他。但是今天,他被判了刑,是死刑,我是来见他最后一面的。”
“啊!”女人脸上顿时出现惊讶的表情。
老太婆拿出手机,递给了女人说:“现在可以还给你了。”
“你不是要我带你去药王路二十三号吗?现在就还给了我?”
老太婆指着前方铁门上醒目的“监狱”两个字说:“我早知道,这里就是药王路二十三号,都来这里好多趟了。”
“是的,药王路二十三号就是监狱,可是您既然知道,还要我带路?”女人一脸不解。
“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老太婆说完,转身,蹒跚着走远。
女人站在监狱前,愣了。
1.这篇文章一明一暗交织地写了两位母亲的故事,请你分别概括。
2.老太婆去药王路二十三号,竟然是为了见被判死刑的儿子一面,这一情节出乎读者意料,但又不显突兀,因为作者在前文中围绕“老太婆”这一人物先行作了适当伏笔。请找出两处相关语句。
3.结合语境,按提示欣赏句子。
①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理解句子的含义)
4.文章结尾写道:“女人站在监狱前,愣了。”此时此刻,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用第一人称把她的心理活动描述出来。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用下面的话解释明显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工作中观察和了解职业的复杂性是有趣快乐的。
B. 在工作中奋斗而获得成就感是有趣而快乐的。
C. 在行业竞争中获胜是有趣而快乐的。
D. 在工作中可以思考各行各业的问题是有趣而快乐的。
2.不能证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是因为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他们为之奋斗,乐在其中。
B.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中外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浩气长存,自强不息。
C. 运动员训练时不叫苦不叫累,因为他们身入其中,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D. 宇航员在进行失重适应训练时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伟大的使命感让他们坚持到底。
3.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填空,完成文段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摆出错误观点“①__________”;接着列举了司空见惯的几件事例驳斥了错误观点,提出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的观点;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从而得出“②___________”的观点,并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③__________”的观点。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笔说:论书法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中“语”的意思与下列句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 欲语泪先流。
C.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父 喜 遂 与 之 不 盈 期 月 书 便 大 进。
3.通读全文,分点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⑵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⑶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下列对于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缺失的人不过是丧失他们的“本心”罢了。
B. 文中第 1 段所说的“有甚于生者”是指“不义”,“有甚于死者”是指“义”。
C. 本文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无论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都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这样论证全面而有力,说服力强。
D. 文章使用大量的排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仿写句子。下面是《做人》小诗的第一节,请顺着诗意仿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
不一定艳丽娇艳
但必须芬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