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诸葛亮《...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3)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4)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远远的街灯明了,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船上所见景色,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论语>十二章》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___________________

 

(1)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2)匹夫不可夺志也 (3)晴空一鹤排云上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6)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7)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鹤”“烛”“街”“悬”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田家炳中学拟开展“我爱阅读”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栏目设置。学校动员各班创作一份手抄报,请仿照示例,另行设计两个栏目。

示例:名著推荐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阅读调查。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学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竞赛。在学校开展的名著知识竞赛中,你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①以上材料出自 _______(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篇名)

②你认可材料中的教育现象吗?请结合文中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A 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唐僧师徒经历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chuán dì着执着信念、勇于斗争的精神力量;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悠扬着春的 làn màn可爱的水藻用终年 zhù xù的绿色装饰了济南的水……在语文世界里,一片片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A处应填入的标点是_______

3.为了使全句更加工整优美,划线部分应改为 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在风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那些乡间的事物

贾维秀

    ①离乡人身后的乡村,美得像夹在经典著作里的一页页篇章,寂静、朴素、暗藏哲理。

    ②风景的帷幕是从黎明前的第一声鸡啼拉开的。

    ③星星的倦眼还眨在天空,乡村和四野依然沉睡。夜色中,蹲在鸡架上的鸡便开始在黑暗中“叽叽咕咕”酝酿,选择在一个怎样的时刻、以怎样的姿态去完成一天中最为风光的使命—让天惊,让地动。

    ④夜露滴落。晨风忽起。曙色微透。

    ⑤“喔—喔—喔”,雄鸡很抒情地开始了原声态的歌唱,那声音擦过暗夜,擦出金属般的质感,滑翔在村里村外,天空中就有了清而脆的高亢弧线。

    ⑥村庄醒了。

    ⑦谁家的门“吱呀”开了,院子里晃动着皮影般隐隐绰绰的身影。一扇扇门陆陆续续打开,街巷里有了脚步声,村外有了脚步声,田埂上有了脚步声,声音的涟漪一圈圈渐次荡开,叫醒了田野。

    ⑧露珠爬在草叶上,自顾做着晶莹的梦,等待着在彩霞飘起的时候,走完色彩斑斓的一生。裤脚擦上去,梦就被带到了别处,至于留在了哪里,露珠自己知道。

    ⑨大块的田地在村庄的远处,与邻村的土地相连。浩瀚的背景之上,人在其中不像是主

宰,倒像是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

    ⑩远离村庄的土地,不便溺爱,大多会种植一些皮实的大庄稼。它们在苍天的护佑下像一个个被放养的孩子,遇光即壮,见风就长。青青的玉米,怀揣籽粒,像孕身乍现的婷婷少妇,青涩中透着成熟,向外散发出裹不住的咄咄逼人的生命气息;红红的高粱,如同个子高挑的北方汉子,挺胸昂首,以最为流行的健康肤色,张扬着农家子弟的朴实;那些收敛很紧的棉桃,心怀锦绣却静静地挤在低处的枝头,悄然养心,又往往禁不住阳光的诱惑,骤然打开了满腹白花花的心事。大地上的植物还有很多,有低首沉思的谷穗、埋头酣睡的红薯、一心向上的芝麻……

    ⑪一些无所事事的豆荚也挤进了庄稼地里:黄荚里是黄豆,白荚里是红豆、豇豆,那些状如乌鸡爪的黑荚里藏满了密密实实的绿豆。

    ⑫穿行在庄稼地里的除了人,还有一些活物。停停歇歇日夜鸣唱的是蛐蛐儿,不声不响跳来跳去的是蚂蚱,蚯蚓在土下潜行,蝴蝶在花香里振翅。一些鸟儿不属于土地,它们如过客飞来逗留,又迅速离去,不知想了些什么。

    ⑬园子散布在村庄四周,各家都有,多种些时令蔬菜。由于离家近,抬腿即到,闲不住的庄

稼人就把一些细碎的心思绣花一样用到了这里。几畦绿菜,用栅栏一围,竟有了观赏的味道。村子里消失的水井,在这里还能看到。辘轳架在井上,老人摇着辘轳。一桶桶井水顺着垄沟流进了菜地。小孩儿兴奋地划拉着沟里的清水,偶尔与老人一问一答。这场景最接近田园的味道,也最容易走进离乡人的梦境。

    ⑭如今的离乡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去寻找理想中的天堂,外面的天堂不知是否能找到,可他们忘记了,他们离去的地方就是天堂。在他们离去的地方,花自然地开,果自然地熟,老老少少自然地生活,一切都遵循着亘古的秩序。

    ⑮暮色中,老牛悠然地甩着尾巴,一旁戴着草帽的农人收割着野地里的酸枣棵、野葡萄、奶秧子、野蒿子、蒲公英、狗尾巴草……然后,悄悄地装进每个离乡人的行囊。

(原文有删改)

1.文章描写丰富多彩的乡间事物,一方面按照从____________的时间变化有序展开,另一方面,按照空间顺序,描写了村庄、____________的各种乡村景象。

2.仿照划线部分,在下面句子的省略号处再写两个短语,使语意连贯,内容贴切。

   大地上的植物还有很多,有低首沉思的谷穗、理头酣睡的红薯、一心向上的芝麻……

3.寻常的雄鸡啼鸣,在作者笔下却充满情趣。结合第⑤段语句,说说作者是如何描摹声音   的。

4.说说你对第⑨段中“浩瀚的背景之上,人在其中不像是主宰,倒像是可以自由行走的一   株株植物……”一句的理解。

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天堂”有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诗词可始于背诵,勿止于背诵

张丽

    ① 2017年,央视的“诗词大会”节目很火。不仅是上海那位拿了冠军的小姑娘,连带着讲评的老师在百家讲坛后又一次上了热搜,乃至主持人董卿都被“重新认识”,挖掘出了“主持一姐”之外学霸知性美的另一面。

    ②的确,首先诗词大会走清雅风的舞美,就可以让在春节期间被各种晚会大红大绿、大金大紫搞得眼晕的观众眼前为之一亮;其背景音乐也是格外的好听,以至于有各路热心网友整理出了合集;更难得的是,在无特效字幕不综艺节目的当下,忍住不去搞些生硬的“笑果”,而是老老实实打出最朴素字幕条。最为重要的,还是参赛选手基本上都是对诗词有着由衷的喜爱,又经过一定量的积累,绝大部分都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进退有据,不吵闹不煽情更不心机,自然能令观众如坐春风。

    ③那么,接下来会不会在社会上掀起一股背诗词的风潮呢?也许。熟读和背诵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有人认为给不懂事的孩子读诗词瞎耽误工夫。殊不知,虽然他们不懂,但从小就能浸淫在汉语音韵之美中,对于一个中国人是多么重要。著名网站上也有一个流传度很广的问答:有人问从小背诗词古文有什么用,有人回答说“为了长大以后我们面对大千世界里的无数美景时,脑子里出现的不是‘我X’、‘牛X’,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不过,对于所有真心热爱诗词、热爱中文乃至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假如诗词大会的影响仅仅止步于看谁背得多,那简直是暴珍天物。毕竟你会背2000首,我就可以努力突破3000。凭借着记忆力好或者受过专业训练,一个不喜欢诗词的人也可以玩转“飞花令”。从根本上说,这样的死记硬背诗词跟背圆周率没什么不同。而且,过分强调数量的积累而忽略了对于诗文(其实古文中也有很多值得背诵的名篇)的共情,只会让人感觉厌烦,反而加深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疏离。这样的做法,仍旧是功利的,而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⑤古诗文造诣高深的著名学者叶嘉莹曾经讲过:“在我看来,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

也就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

“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⑥老话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必汲汲于要求这些喜欢诗词、爱背诗词的人一定要提笔写诗并且格律整齐,但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功夫在诗外”,去喜爱并努力做一点“没有用处的事情”,把从诗歌中汲取的营养用在日常的说话、写作和交流中去,把从诗歌中领悟的精神贯彻到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去……庶几,方可“诗书继世长”吧。

  (摘自《北京晚报》)

1.选文第②段,在分析诗词大会“走红”的原因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综艺节目的种种弊病。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这些弊病作分条概括。

2.对于“诗词大会”节目的走红,作者有着怎样的忧虑?

3.文中引用著名学者叶嘉莹的话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