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百合花开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百合花开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地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⑦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⑩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1.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

①百合花: 初见百合花 → 移植成功 → ①_______→ 再度生长 → 又见百合

②“我”的情感变化: ②_______→ 憧憬和幻想 → 忧伤 → ③_______→ 惆怅和怀念

2.赏析

①第④段“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②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

3.在“我”成长路上,百合花给了“我”什么启示?

 

1.示例:①枯萎、凋零②喜欢(吸引)③兴奋 2.①示例:①“突兀”是“突然发生,出乎意外”,也有“高耸”的意思.②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野百合出于意外地出现在山谷间,突出了野百合亭亭玉立的身姿.③表达了作者看到野百合惊喜意外之情.②示例一: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将百合花拟做人,赋予它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生百合的勃勃生机.③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示例二:①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②把新生百合的青苗比喻成小队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生百合整齐,充满生机的样子.③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3.百合花给了“我”很多启示:①父亲让“我”知道一朵花是怎样长成,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②百合花的枯萎、凋零让人感伤,告诉“我”生命短暂、没的易逝.③百合花移栽后,到春天长出一溜青苗,让“我”看到蓬勃的希望.④再次路过花店,看到百合花,“我”会伤感和惆怅,告诉“我”要珍惜亲情,及时行孝,珍爱美.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与作者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按题干中已给出的线索及情感提示,找到相对应的内容,从文中可筛选出词语作答。初见百合花时,“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因为我喜欢”;“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可以看出是因为百合的“枯萎、凋零”,引发我的“忧伤”之情;当百合再度生长出来,“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表现我当时的“兴奋”。 2.试题分析:①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句中的“突兀”,结合语境可以理解为“突然发生,出乎意外”的意思;表现我们看到野百合时的惊喜。②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赏析,分析句子,先找出它使用的修辞方法,再用修辞方法的作用结合句意去分析。能找出一种修辞方法进行赏析即可得分。细读这句话可知,“茁壮”一词把百合花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百合花苗比作小队伍,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两种修辞综合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百合花的整齐和生机勃勃。也表现了我对百合花的喜爱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分别简要概括各路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

2.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横渡”能否改为“越过”?为什么?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详略得当,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

B. 本文叙议结合,在报道西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C. 本文结构清晰,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叙述了中路军、东路军、西路军等战线的进展情况。

D. 本文语言精炼,在报道中路和西路我军所遇之抵抗,用“甚为微弱”四个字来概括。

 

查看答案

默写。

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②《登幽州台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作者独立于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③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7年中考浙江省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____________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____________的态度。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臣之妻_________

②臣未闻也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 今齐地/方千里

C. 与臣而/将四矣

D. 此/庸夫之怒也

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不同。甲文邹忌在进谏时运用________讽谏艺术说服齐王;乙文中的唐雎则采用________的方式,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②上下一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民/亦未寝    B. 盖竹柏/影也

C. 大雪/三日    D. 莫说/相公痴

4.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______的描写手法。

不同点:甲文运用了_____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