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课文默写 ①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

根据课文默写

①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诗经》)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岳阳楼记》)

___________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晓眠抱玉鞍 ②蒹葭苍苍 ③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 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鞍”“蒹葭”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               ”为题,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冰心的这首小诗热情地歌颂了母爱。   ______ (《繁星·春水》)

(2)鲁滨孙为改变“星期五”的饮食习惯和吃人的欲望,炖羊肉、烤羊肉给他吃;“星期五”觉得好吃,表示再也不吃人肉。   ______(《鲁滨孙漂流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全面二孩”来了,你怎么看

【政策背景】

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但近年来,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使计划生育的目标和理论依据都受到质疑。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100上升到2004年的121.1∶100。人口结构问题凸显,目前,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13.3%上升到2014年的15.5%。另外,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过1.5亿户,独生子女养老负担沉重,而一些家庭的“失独”不仅成家庭灾难,也成社会之痛。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各种声音】

网友“初为人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高养育成本时代已经到来,一个孩子,从怀孕到分娩,从出生到成长,直到学成后参加工作,的确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我们这代人太累了,养育一个孩子,尚且困难重重,再生一个简直难以想象。养而不教,教而不善,结果是害了孩子害了自己。

网友“平民布衣”:生个二胎是为了让大的有个伴,可有谁知道大的到底能不能接受?增加一个弟弟(妹妹)来分享父母亲人的爱,他(她)的心理平衡不平衡?网上不是报道了一些孩子逼迫父母放弃生育二胎的事例吗?

大楚网:放开政策后,生育潮是否会如预期般出现,政策都不应该是鼓励生育的唯一杠杆。“入园难”“入托难”的现实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国许多家庭;生得起养不起的顾虑也绝非喊几句口号就能消除。如果真想鼓励民众生育,就应该用社会保障和福利消除民众顾虑,让想生的人生得起、养得起,还要养得好。

【漫画两幅】

(1)请根据“政策背景”的内容,概括出“全面二孩”政策出台的原因。_________

(2)观察漫画(一),说说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父母为什么还纠结。________

(3)请结合“各种声音”和漫画(二),说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打消父母生育二孩的顾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2015.03A,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是      

3.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勘称“耐心杀手”。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 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 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日益下降。

D.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