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 ①宄(guǐ):坏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谢之            谢:道歉

B. 监试者异之        异:认为……奇特

C. 除成皋令          除:任命、授职

D. 朗躬巡视。        躬:弯着腰

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3.下列对人物分析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 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 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 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 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1.D 2.(1)轻慢别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 (2)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他们向内迁徙,有的还进行抢劫。 3.C 【解析】选自:《三国志》 作者:陈寿 年代:西晋 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人。九岁时,别人有说他父亲名字的,司马朗说:“对别人的父母亲怠慢的,是对自己的父母亲也不恭敬。”客人谢罪道歉。十二岁时,通过经书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官员因为他身体强壮高大,怀疑他隐藏了年龄,追问他。司马朗说:“我的内亲、外亲,很多辈以来一直身材高大,我虽然年龄小,身体弱,没有追求身高的风气,但减小年龄,追求早日成名,不是我的志向所应该做的。”监考的官员认为他很不一般。后来关东诸侯率兵起事(讨伐董卓),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边险要的地方,想要搬迁到温县。司马朗对李邵说:“唇亡齿寒的比喻,难道仅仅是比喻古代的虞国、虢国吗?温县和野王就是这样。现在离开那里,搬到这里,是为了避开早晨灭亡的日期罢了。况且您,是国中人民的榜样,现在兵还没来,您先搬走了,靠近山边的各县一定会驻兵,这是动摇民心,开启奸邪作乱的源头啊。我为郡内的人担忧您这样做。”李邵不听。山边的老百姓果然乱了,开始向内地搬迁,有的背贼寇抄了家。 二十二岁时,太祖曹操征用他为司空掾属,担任成皋令,因病辞官。又担任堂阳长。他的治理方法务求宽大惠民,不使用鞭杖刑罚,而老百姓却不违犯禁令。升任充州刺史,政令、德化得到极大推行,老百姓都称颂他。即使在军旅之中,经常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的食物,用自己的俭朴以给手下的人做表率。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臧霸等人征伐吴国。到了居巢,军士很多感染了疫病,司马朗亲自巡查,探视,送医送药。遭遇疾病去世,时年四十七。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D项理解不正确,应该更改为:躬:躬亲,亲自。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需注意的词语是:慢:轻慢。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C项错误:司马朗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并不是故意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文言文阅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以为死,或以为亡 (2)已失期(3)固怪之矣(4)丹书帛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水浒传》选文填空。

寻思道:“俺只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选文中是___________(人名)从选文可以看出A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性格)。

(2)选文情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再另写出关于这位好汉的一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课内诗文背诵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2)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3)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4)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6)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江南》温庭筠)

(7)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诸葛亮)、

(8)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9)《沁园春﹒雪》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我国北方壮丽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商山早行》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那段日子里,每当我的思念     得将要溃堤时,竟是书中许多句子和意 象安慰我、帮助我平静下来。

⑵每年中考期间,宁波市交警部门就会根据当时的实际交通情况,对部分路段采取临时交通     等措施,保障了考试顺利进行。

⑶戏台楼口百子图这组浮雕,人物造型神情兼备,     ,刀法精湛,体现了明清时期宁波木雕工艺的最高水平。

A. 汹涌   管制   惟妙惟肖    B. 汹涌   管辖   绘声绘色

C. 冲刷   管制   绘声绘色    D. 冲刷   管辖   惟妙惟肖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B. 《雨说》《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出师表》的作者分别是郑愁予、莫泊桑、施耐庵、罗贯中。

C. 我国古典名著中许多文学形象除名字外还有别称,如:贾宝玉--怡红公子;宋江--及时雨;诸葛亮--卧龙;孙悟空--弼马温。

D. “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