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把文章中“   ”部分补充完整,填到下面的横线中。(写到原文中不得分)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3)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答之

②余人各复至其家

③此中人

请重法以禁之

⑤自数年之后

(4)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问所从来,具答          B、忘路远近

C、上哂曰                  D、或请重法以禁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6)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__________。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①详细、详尽;②邀请;③告诉(对…说);④有的人(有人);⑤这(此). (4)B (5)①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3)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6)赋繁役重,官吏贪求.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古诗文内容,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默写即可。注意“垂髫”的写法。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出。句意为: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故断句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具:详细、详尽。②句意为: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延:邀请。③句意为: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语:告诉(对…说)。④句意为: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或:有的人(有人)。⑤句意为:从这以后,过了几年。是:这(此)。 (4)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之”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之:代指桃花源里的人。B.忘记了路程多远。之:的。C.皇上微笑的对那官员说。之:代词。D.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之:代词。故选:B。 (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乃:竟然。无论:更不必说。句意为: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②重点词有:盗:盗贼。安:怎么。句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请你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画面描绘出来。

(2)尾联中“王孙”指的是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此地一为别,_____

(2)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_____

(3)山舞银蛇,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4)江山如此多娇,_____

(5)李白的《送友人》中,借马鸣表达无以言状的离别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河边上有个小村庄。

②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把村里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③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雾。

④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许多芦苇。

⑤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A. ④③②①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①⑤②③

 

查看答案

(2017年中考甘肃兰州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的称为“快递小哥”。

C. 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 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先后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其中,《故乡》选自《呐喊》.

B.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他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C. 新闻标题通常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是事件的概述,主体是具体事件的介绍.新闻报道要遵循真实、及时、准确的原则.

D. 毛泽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