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十一期间,兴化李中水上森林...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十一期间,兴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园里,人们济济一堂享受自然生态。

B. 港口造型相似的船只鳞次栉比,船上的灯光几乎都已熄灭。

C. 小明同学遇到难题,不好意思麻烦老师,只好礼贤下士请教同学了。

D. “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前夕,语文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书写工整

 

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项的成语使用不当,“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句中指的是游客聚集在一起,不是指有才能的人,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C项有误,“礼贤下士”指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同学向同学请教不能使用该成语;D项有误,“喋喋不休”意思是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该成语是贬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民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B.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C. 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海陵学校决定加快创建美丽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D. 社区“我为保护古井出份力”活动彰显了这样的理念:“五水共治”不只是政府的事,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江山如画。千峰竞秀、万_____藏云的黄山,瘦骨嶙峋、玲珑_____透的桂林山水,长烟一空、静影沉______的月下洞庭。这些奇景,古往今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它们的精suǐ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以“说出那句话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在作文中暗示本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一个孩子朝前走》,完成小题。

一个孩子朝前走

郁雨君

我还记得在小学的最后一个黑白定格。

1982年夏天,我们考完了最后一场小学毕业考。陈老师又带着我们回到小学,他举起相机,为一个个学生留影。我记得我拍了两张,一张是在教学楼的底楼,站在台阶旁边一盆绿色植物旁边,阳光晃在我眼睛上,一个小女孩眯缝着眼睛在笑。第二张是站在三楼新装修的会议室外。至今还记得那个会议室的样子,乳白的壁灯,深棕色的护墙板上镶着暗绿瓷砖的贴边。当我第一次看见这个大房间完整的场景时,小小的心眼里充满了激动和惊叹。在一篇作文里,我用尽了所有知道的形容词去描绘它,什么金碧辉煌呀、什么流光溢彩呀,把它描绘得美轮美奂,那时我是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松江,所以我觉得世界上最美丽豪华的房间就藏在我读书的小学里了。 

毕业那天,我右手靠着栏杆,旁边就是我心目中最美丽的房间。一个短发的女生,黑而瘦,平时大多数时候显得略微严肃。可那天穿着蓝色圆点棉布连衣裙的我,头发微微飞扬,笑容轻盈明亮。陈老师的相机“喀嚓”定格,留下了我整个小学时代最好看的一张照片。我在那个小女孩的眼睛里读到了一句话:嗨,你们不知道我的将来有多好。

暑假没过几天,瘦高瘦高的陈老师,用拳头急促地敲开我家的院门。他还是像风一样刮进来,摊开一本成绩单,哗啦哗啦一页页翻,一个个指给我看我的那些同学的成绩和考取的中学。我等啊等啊,他似乎故意让我焦急,久久捂着那个呼之欲出的成绩。最后,他轻声报出了一个分数:292.5分。整个小学的最高分,属于我。

那天,陈老师连送我的礼物都带来了:一只有绿色吹口的口琴和一本字典。笨拙的我没有学会吹口琴。二十年以后的夏天,在我的小说《天使不穿袜子》里,当我笔下的一个男生陈超捷反反复复吹起“天上星星眨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时,我心里知道,在他双唇间优美地滑翔着的那只口琴,来自我的小学时代,来自一个年轻老师珍贵美丽的馈赠。

升入中学的第一个周末,我和好朋友沈以宁一起回到小学的操场上荡秋千,我们荡啊荡啊,从明亮的午后一直荡进了黄昏。两个小孩轻轻飞翔在暮色里,泗泾小学的暮色,故乡的暮色。远处是树影和围墙,更远处是影影绰绰的房子,更远更远处就是天了。秋千荡到最高点时,我把手伸出去,那一刹,我觉得天边差一点点就触手可及了。

未来,好像就在不远处等待着我。

现在,偶尔还会想起这些,只要想起,心情就柔软得像一块擦镜绒布。我的小学,它宽容地收藏了我整个珍贵的儿童期。那个乖顺但偶尔也会小小调皮的小孩,那个一帆风顺但感觉不免混沌的小孩,很多很多年以前,在一座校园里度过她美满的童年。那些活灵活现的同学老师,只要想起,他们就近在眼前,从不曾远离。

一个孩子的认知,一个孩子生命的打开,最初是从这所校园开始,她每天都在长大,每天都在朝前走,一直走向外面的世界。可是最初的那个校园,那个校园里那些事那些人,已经变成了她的一部分,在她的呼吸和生命里。

这一切就像惠特曼的诗句:一个孩子朝前走/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那个孩子就是我,就是所有从这个校园里走出的孩子。他们浩浩荡荡,他们形态各异,他们朝前走,他们散落在天涯,他们开出了花,他们结出了果实。而最初停驻在他们心目中的那座亲爱的校园,永远纯真,永远美妙,永远不会长大。

                                          (选自《当年实在年纪小》,有删改)

1.文章主要回忆了哪几件事情?请加以概括。

2.第三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陈老师“用拳头急促地敲开我家的院门”,却又“久久捂着那个呼之欲出的成绩”,你是如何理解他这一举动的?

4.作者为什么要在小说《天使不穿袜子》里,描写一个男生反反复复吹起“天上星星眨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口琴曲?(2)

5.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那座亲爱的校园永远不会长大?

 

查看答案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语段,完成小题。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1.第一段中写教室里的镇长和邮递员时,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从前的”?

2.第二段画线句中“柔和”与“严肃”似乎是矛盾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