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3)曹操在《龟虽寿》中表达自己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曹植在《梁甫行》一诗中通过描写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抒发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赠从弟》(其二)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表达作者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云生结海楼。 (2)馨香盈怀袖。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5)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馨”“枥”“罹”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溃退  泻气  一丝不苟  摧枯拉朽

B. 颁发  周济  为富不仁  眼花缭乱

C. 仲裁  慰勉  如梦初醒  惊心动魄

D. 潇洒  凌空  白手起家  油光可鉴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惑  杆/正襟坐  首以待/天舜日

B. 制  风/审时势  息敛声/孔雀开

C. 年  默而不舍  锐不可/螳臂

D. 冽/告  刻/言妙语  精竭虑/枪匹马

 

查看答案

人们常说:等待是一种停滞,一种懈怠,是对光阴的消磨,是思想的懒惰。但如果我们换种思维,会发现有时等待是一种期盼,一种坚守,一种淡定……有人在等待中发现了美好,在等待中懂得了体谅,在等待中逐渐成熟……

请以“等待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活着的手艺》,完成后面小题

⑴他是一个天才的好木匠。

⑵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他曾经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了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⑶有时,他会对着一棵树说:“你呀,可以打成一个衣柜、一张桌子……”甚至,他还能比划出这柜这桌台面和腿脚的尺寸。一年后,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找他来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却笃悠悠地道:“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⑷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木匠,而且手艺很快就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备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更是活灵活现,他给出嫁的姑娘打家具,从他手底下出来的蝴蝶、鲤鱼,让那些女孩子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最让人惊叹的是他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个树节说不定就成了蝴蝶翅翼上的花纹,一道裂纹则被他修饰成鲤鱼的眼睛……

⑸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慢慢踱步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⑹我在老家的时候,常常满怀着崇拜看他做木工活儿。他快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自由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移,化腐朽为神奇……

⑺但是,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⑻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坚决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一律眼睛不抬地回答说:“没空儿。”

⑼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⑽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勺,粪勺的柄坏了。刚好木匠从门前过,于是我马上叫住了他,递上一支烟问:“你忙不忙?”他摇头说不忙。我立马请求:“要不,帮我安个粪勺柄吧?”他半点都不犹豫地回绝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随即,把还没来得及点的烟塞回我手里,走了。

(11)我有些生气。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勺柄,边叨叨着:“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木匠也得做这些活。他转了几家工地,非认死理,觉得木匠坚决不能干铁匠的活。推了那些挣钱的活,非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12)我说:“这人,怪啊!”

(13)我很少回老家,对木匠的记忆也渐渐淡了。

(14)某天,在办公室干完七零八碎的事情,那些声音依然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你看着写。”“我们杂志才办,要不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你要不要搞搞文学创作啊,网络上狗血的故事多得很啊!”

(15)我拒接了所有的邀约和请求,也许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但我觉得我要对得起自己的文字。那一刹那不知怎的就想到了木匠,甚至理解了他当年不肯为我安粪勺柄的举动。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要的不仅仅是金钱啊!

(16)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17)去年春节我回了老家,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顿时觉得心里有些空,心想:他终究也熬不过去啊!

(18)隔天正好碰见他,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递给他一支烟,问:“你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呢。”

(19)我一下子释然了,看着他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轻轻一笑,说:“别的不想做。”

1.文中能表现“他是个天才的好木匠”的内容有:(1)_______;(2)_______。能表现他是“懒木匠”的内容有:(3)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6)段划线句。

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文中木匠“他”的形象特征。

4.以下对题目“活着的手艺”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指木匠的手艺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使死去的树木以另一种形式“活着”;

B. 是指木匠制作的家具都非常精美,具有永久保存流传的艺术价值;

C. 是指世上的手艺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和尊严,要以敬畏之心对待;

D. 是指承载传统文化的古老手艺不会因时代发展而失去生存空间

5.阅读本文(14)(15)两段文字,简要说说其中关于“我”的内容的叙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赵丽宏的《说风雅》一文,完成小题。

①何为风雅?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丰富着这个词的内涵。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是一种风雅;羲之聚友兰亭,曲水流觞,斗酒吟诗,是一种风雅;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种风雅。

    ②风雅,和钱财贫富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清贫者,可能以他独特的方式显示出风雅来。烛火下读一卷旧书,陋室里养一盆幽兰,喧嚣中听一首名曲,只要会心用情,都不失为风雅之士。而有些腰缠万贯的富豪,尽管衣冠楚楚,名车代步,挥手间黄金钻石光芒夺目,然而他们的眉飞色舞和颐指气使,却和风雅沾不上一点边。

    ③风雅是心灵的需要,是精神的寄托,是情感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寻求。风雅的反义词和对立面,应该是粗俗和庸俗。一切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的行为,一切虚伪和夸张,一切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都是粗俗和庸俗。

    ④附庸风雅,其实也是庸俗。附庸风雅的风雅,是装出来的,是把风雅像标贴一样贴在庸俗上的东西。譬如明明胸无点墨,平时也根本没有读书的兴致,却偏要在新装修的房子里辟出豪华的书房,高大书架上,摆满了精装的书籍——它们的功能,仅仅是用来装饰。再譬如,明明对艺术一窍不通,也并不喜欢,却常常故作优雅出入于和艺术有关的场所……

    ⑤不过,我还是要为“附庸风雅”说几句好话。附庸风雅,是因为知道风雅是好东西,知道和风雅沾边能提高做人的层次,也可能赢得别人尊重,所以愿意花力气去追求风雅。这总比沉迷于粗俗和庸俗好,比拒绝排斥风雅好,“附庸”的时间长了,也许会真的风雅起来。 

    ⑥风雅与否,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城市,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城市建设发展了,如果不考虑文化建设,不考虑提高人的精神文明水平,那么,这个城市再繁华,再热闹,再高楼林立,再科技发达,它也可能是贫瘠的、荒蛮的、落后的。德国战败后,德国的城市大多都被炮火炸为一片废墟。饥寒交迫的德国人在重建他们的城市时,最先考虑的,竟然是音乐厅和歌剧院,市民们饿着肚皮,为修建歌剧院义务劳动。这种对风雅的追求,可以说是深入到了血液和骨髓之中。有着这样素养和精神的民族,未来的前景是不可能黯淡的。

    ⑦风雅,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少距离呢?城市里的绿地越来越多,水泥高楼间也有了鸟语花香;人们对美和个性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从建筑的式样,到人们身上的服饰;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多,艺术展演的信息雪片般地飘飞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书展人头涌动,书香在年轻人的手中传递……说我们的生活已经是风雅的生活,为时尚早,粗俗和庸俗还随处可见。然而,追求风雅已经渐成风气,这应该让人欣慰。

    ⑧愿更多的人风雅起来,愿我们的生活一天天风雅起来。

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简要说说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3.有人认为,④⑤两段删去不影响文章的论述效果,你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