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

文言文阅读

梁尝有疑,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 ③ 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 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

B. 以布衣富侔国    布衣:布衣生意

C. 臣,鄙民也      鄙:浅陋

D. 殆未有也        殆:恐怕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②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

3.陶朱公是如何巧妙回答梁王的询问的?梁王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1.B 2.(1)即使是我也迟疑难决,先生您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应该怎么办? (2)所以(在梁国)有疑虑的案件(可以判罪,也可以不判罪的案件),就依从不判罪;有疑虑的奖赏(可以奖赏,也可以不奖赏),就依从奖赏。 3.陶朱公以白璧为喻,委婉地告诉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以厚德治国。梁王从陶朱公区分白壁厚薄的方法中领悟到,待人要以宽厚为原则。 【解析】选自《新序》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梁国曾经有一件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有些认为应当判有罪,有些人认为是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一件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虽然这样,(大王让我断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块白玉璧,它们的颜色都一样,大小也一样、光泽也一样,但是它们的价钱,一块卖千金,一块卖五百金。”王说:“玉大小与色泽都一样,一块卖千金,一块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它,一块比另一块厚了一倍,所以价值千金。”梁王说:“好。”所以案件有了疑难,就不判罪,赏赐时有了疑难,便全部赏赐。梁国的臣民都很高兴。 由此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太薄就容易毁坏,酒太薄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那是从来没有的。所以享有国家权力畜养人民,施行政治教化的君主,应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B项有误,“布衣”指的是平民。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虽”“决”“狱”“从”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来回答梁王的询问,暗示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治狱、治国要宽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茅盾的《白杨礼赞》,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这篇作品单写白杨树,自然也不失为一篇描写风物的佳作,但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具有了更深的意义。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某种植物曾牵动过你,让你对它产生某种情绪,生发某种联想。请仿照示例,用某种植物名来命题,写一篇文章,抒写它带给你的思考。

题目示例:《茉莉花》《那年的银杏儿》《米兰之歌》《夹竹桃·木芙蓉》

题目:《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拟题目(不能直接使用示例的四个题目及《白杨礼赞》这个题目),自定立意,自选除诗歌外的其它文体;③不少于 6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下列各题。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朗读是否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_______、短时记忆和_______。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P,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⑧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⑨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⑩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关于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1.根据选文内容,在第③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其它两种记忆的类型。

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______、短时记忆和_____

2.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宋代理学家朱熹主张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请结合选文相关知识,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③齐妇含冤,三年________;邹衍下狱,六月飞霜。(国学经典《幼学琼林》)

(2)任选崔颢的《黄鹤楼》后两联或杜牧的《赤壁》默写。先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下列各题。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月分,不见曦月        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B. 沿阻绝                      溯:逆流而上

C.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D. 空谷传响                      响:回声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春冬时                          已而细柳军

B. 故渔歌曰                        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

C.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霸上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直驰入

D. 乘奔御风                        我之死,有子存焉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A. 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地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 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地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 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B. 文章第四段给人的感觉是豪放而又洒脱,具有平和美。

C.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D. 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绿潭倒影、清荣峻茂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飞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频繁的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已经威胁到全人类的发展。

B. 每到酷暑时节,学校都要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下水游泳。

C. 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D. 要取得优异的成绩,用对方法、勤奋学习是关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