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头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B.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该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 在他杂乱无章的房间里,我终于找到了那本册子。
D. 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
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襟威坐 抑扬顿挫 畸形 匿名
B. 荡然无存 诚慌诚恐 胆怯 懊丧
C. 暗然失色 名副其实 犀利 凛冽
D. 锲而不舍 微不足道 咆哮 管辖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桅杆(wéi) 镌刻(juān) 溃退 (kuì) 瞥见(piē)
B. 要塞(sài) 解剖(pāo) 惊骇 (hài) 歼灭(jiān)
C. 踱步(dú) 绯红(fēi) 诘责(jié) 窒息(zhì)
D. 滞留(zhì) 粲然(càn) 踌躇 (chóu) 翘首(qiào)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那雾,不知从何处而至,愈来愈浓,以至你看不清咫尺之遥的事物。不知何时,那缕清风,那片阳光,驱散了混沌,明媚了眼前的世界。雾,它可以困扰你的视线,却不能束缚你的行动,更无法裹住你的神往。
请你以“穿过迷雾”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体符合要求;(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或套作;
(4)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家的行李箱还空着
(1)因为工作原因,每年总要出那么几趟差,有时候也能路过那个江南小镇,于是顺道回个家,只不过终究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少了那么点回家应有的从容,所以,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卸下了一年的风霜,回家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2)从到北京上大学开始,每次过年回家前,收拾行李都是一件大事。要带回去什么,从几个月前就开始酝酿,而这酝酿本身,就是逐步接近快乐的过程,这种心情就如同《小王子》中,狐狸等待小王子到来时的喜悦——时间越临近,幸福感越强烈。
(3)上大学后第一次过年,我问清楚了考试安排,提前一个月就订了机票。我是寝室里离家最远的,回家的幸福指数自然比北京的室友高了好几个级别。提前两个星期,我去采购了满满一箱子的北京小吃,什么糖葫芦、驴打滚、豌豆黄……从北京回家,是我活到18岁最神气的事情之一。我要把另一个城市的故事带回家,除了这些小吃食,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能代表自己激动的心情。到家后一打开行李箱,吃的摊满了一桌子,爸妈瞬间就明白这半年来女儿的10 斤肉是怎么长的。
(4)鉴于我们全家都对食物有执着的爱好,这样一箱一箱的小吃,我陆续运了好几趟,直到后来发现网购其实更方便,不过妈妈仍然念叨,让我过年带点什么东西回去,给外婆尝尝。在老人家眼中,我亲手递上一块糕点,和他们从快递员手里接过一个包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
(5)说到外婆,因为生病,她的脑子已经有些混乱了,记不得日子,有时候着急了连我的名字都会忘掉。不过每到过年前,她都会问:斌斌什么时候回来?妈妈告诉她日子后,她第二天忘了会继续问,一直问到我真的回家,过完春节,外婆又开始问,斌斌什么时候走,妈妈告诉她答案后,她都会接一句,这么早啊。
(6)人年纪大了就会像小孩。外婆自从丧失嗅觉后,就对甜腻的糕点十分钟爱,而且毫不掩饰自己的馋。每次去外婆家,一开门,她就直直地盯着我手里看,于是,给她带北京小吃已成惯例。
(7)那会儿我一直觉得毕业后会回到家乡,这种想法一直到研究生快念完时还是很坚定。因此每次回家,我还会把看完的书、暂时不穿的衣服、不用的生活用品运回去,免得回撤时,辎重过多、来来往往这些年,运的东西不下百斤,时至今日,妈妈大概还是觉得我会随时回来,每天都打扫我的房间,所以房间并没有因为主人长期不在而显得萧条——书架上的书不断更新,衣柜里的衣服也全是应季的。
(8)毕业时,阴错阳差把工作定在了北京,第一年回家,我竟然不知道该带些什么。盯着空荡荡的行李箱快一个星期,最终在里面放了这几样东面:一摞参加各种活动的工作证件,爸妈看到这些花花绿绿的牌子,应该就相信女儿这半年没闲着;一件已经变成米黄色的白色大衣,我实在洗不干净,只能求助妈妈牌洗衣机;最后还是一袋子北京小吃,虽然淘宝有售还包邮,可我愿意亲自带去外婆家。
(9)我研究过“回”和“去”两个字,回的是家里,去的是他乡.只是不如从何时起,我也会说:“回”北京、“去”杭州,尽管心里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但一顺口就从嘴里溜了出来,春节又近,行李箱已经早早地躺在客厅地板上了,里面还空空的,其实,如果我能把自己打包进去,买一张单程票回家,这对父母来说,该比里面装什么都开心吧。
1.“行李箱”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卸下了一年的风霜,回家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带回去什么,从几个月前就开始酝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文章第(4)段说“在老人家眼中,我亲手递上一块糕点,和他们从快递员手里接过一个包裹,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
4.你如何理解第(9)段的画线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来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瑩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1)荀瑩(yīng): 春秋时晋国大将。(2)逼阳: 姓,古夷族一支。(3)遽: 迅速。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受 创 于 郝 昭 皆 初 气 过 锐 渐 就 衰 竭 之 故。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间: 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其旗靡 靡: ___________________
(3)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而己: ___________________
(4)气已竭而复振 竭: 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孙仲谋之攻合肥 故克之
B. 扶苏以数谏故 国藩于此数语
C. 此善于用气者也 京中有善口技者
D. 渐就裒竭之故 故克之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善于用气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 为什么列举这些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