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游客王女士近日于某景区的一家啤酒鱼餐馆用餐。挑鱼时,店员在向王女士推荐了一种“味道很好”的鱼后,在末告知鱼价、未称重景的情况下,真接将鱼摔死。事后王女士才得知,这种鱼是娃娃鱼,单价l500元/斤,摔死的鱼重3斤3两,总价5000元。后经警方调解,王女士结账1500元后离店。
为此,班里开展主题为“诚信是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活动。
(1)【观点辩论】有人认为店家的行为属于欺诈,属于小诚信行为;也有人说这是景区物价高,店家高价出售无可厚非,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观点,说说理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宁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初中教材里的一则文言故事有关,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字数在60字以内。
(3)【对联征集】学校准备在新建的教室里挂一些对联,下面是备选的一副对联,只有上联,请续写下联
上联:手拉手共铸诚信
下联:
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子曰:“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6)《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选自《(韩非子·难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以子之矛 以:
(2)其人弗能应 应: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狼 (蒲松林)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戍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了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目似瞑,意暇甚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B. 少时,一狼径去 过中不去,太丘舍去
C. 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终日在天中行止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学而不思则罔
B. 屠惧,投以骨 静以修身
C.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其一犬坐于前 于我如浮云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学叙述了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 “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C.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D. 结尾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猾,终究是要失败的。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战现代汉语。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动荡漾的样了。
C.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
D. 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现代文阅读
倡导节约
①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从“光盘”行动开始,节约的资源量已经形成了一组可观的数字。例如,我们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预计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 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这样每年就可减少1 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从餐桌开始节俭,节俭是一种美德.
②我国人民历来崇尚节俭,先辈们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从历史的变迁,世事的兴衰中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性。从管仲提出“情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到墨子告诫“节俭则昌,淫逸则亡”;从荀况主张“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到李商隐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这些都说明了节俭是一种美德.
③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过着洁白朴素的生活,与人无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反之,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中永远不会产生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古话有云: “自古纨绔少伟男”,纵观古今,凡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突出成绩的人,都拥有节俭这一美德。
④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节俭,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样与节俭息息相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一直以来都倡导全国人民勤俭节约,他曾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当前,党中央号召全国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节俭。这些无不表明节俭的重要性。
⑤其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限于一时,还需要以更加宽泛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眼界,在思想上,在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上,来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改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有责任继承“节俭”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节俭是一种美德。
B. 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C. 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勤俭节约。
D. 勤俭节约需要更宽泛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眼界。
2.选文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B. 事实论证 举例论证
C.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D. 事实论证 对比论证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先列出节约资源的数字,目的是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论点。
B. 选文第②段罗列我国众多历史名人厉行节约的事实,具体而有说服力地论证文章论点。
C. 选文第④段划线句了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 选文第五段是文章结论部分,号召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