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多易必多难。(《老子》) (2)令初...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多易必多难。(《老子》)

(2)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3)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6)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不求功名利禄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了作者舍己为人以及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诺必寡信 门庭若市 水何澹澹 而无车马喧 直挂云帆济沧海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类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类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庭”不要写成“亭”,“喧”不要写成“暄”,“俱”不要写成“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巴金先生曾说:“没有生活或面对生活冷漠、远离,就感受不到生活对自己心灵的冲击,自然也就不会有体验、理解和表现生活的愿望。”升入初中以来,这一年中的身边琐事、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习考试、旅行见闻、亲人友人等,都可成文,且能写出真情实感来。同学们,你们的生活很重要,你们的体悟也很重要。请以“存”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远航!远航!鲁滨逊驾船远航来到美丽而神秘的中国,他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来到巍巍中山陵,来到北京四合院……他可能遇到哪些人,哪些事?请以“鲁滨逊遇见”为题目,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所选的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卷面整洁,字迹清楚,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班级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任选其中一题,完成情境作文。

题目一:请你以101TV记者身份,写一则消息,报道我校、年级或班级新近开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展现当代中国学生风采。要求内容真实准确,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用事实说话,写好消息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题目二:《奥利佛游中国》节目组来我校拍摄,他们拍摄了学生课间操、京剧表演、金帆乐团的演奏以及101中学的校园风光。请你描绘他们拍摄的其中一个画面。要求条理清晰、特点突出。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下列小题。

材料一:芙蓉原指荷花,即所谓“出水芙蓉”;有时也指木芙蓉。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盛夏开花;木芙蓉是木本植物,属落叶性灌木,秋天开花。由诗词字句前后的内容用词,可推断所称“芙蓉”所指为何。凡诗词内容所言,属夏季景观或水生植物,则所言之“芙蓉”当为荷花。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和杜荀鹤《春宫怨》“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所指均为荷花。凡诗意可判断所描述为秋季景观、木本植物、生长在岸上,且和菊(黄花)或桂同时出现者,所言之“芙蓉”当为木芙蓉,如柳宗元《芙蓉亭》:“新亭俯朱檻,嘉木开芙蓉。”已言明此“芙蓉”为“嘉木”,指的是木芙蓉。

材料二: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并分析其作用。

2.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荷花的主要特点。

3.结合材料一,判断下面诗句中的“芙蓉”是指荷花还是木芙蓉?结合选文简析。

十月芙蓉花满枝,天庭驿骑赐寒衣。(宋代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

 

查看答案

(一)阅读《义重情深的恩赐》,完成下列小题。

义重情深的恩赐

从维熙

(1)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2)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童话”,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3)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但让我一见钟情的,却是大美的襄阳。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4)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5)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6)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从2003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7)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8)“圣水?你不是说梦话吧?”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9)我诙谐而幽默地说:“汉江圣水偏爱老人。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的鹿门寺。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内心十分激动……”

(10)“你喝了那儿的水了?”文友问我。

(11)“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12)他说:“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13)“你听我说下去么。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不是挺合适的吗!”

(14)友人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15)水——又是水。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16)直到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

1.本文以作者一周的汉水之行为线索。阅读全文,补全表格。

行程

作者活动

作者感情

初到襄阳

宾馆洗脸,笔会发言,汉江夜游

想喝一口水库水,和讲解员谈库区水质

惊愕

归来途中

激动

告别襄阳

难忘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④段画线句“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的原因。

3.结合文章说说结尾处“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都包含哪些情怀?

 

查看答案

【甲】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子何而往______     (2)吾欲南海______

(3)未识书具______     (4)自是指物作诗立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立志                     借旁近与

B. 则昏庸聪敏之用            众人矣

C. 之,则难者亦易矣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D. 贫者南海还                为其名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2)或以钱币乞之。

4.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乙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__①”,这个事例与甲文中的哪句话照应?“__ ”。(用原文语句填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