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棉尾兔、田鼠以及环颈雉所发现。
B.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C. 自更新世以来,每年三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D. 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将下列句子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②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
③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④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⑤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融化 暄嚷 B. 邀请 凋零
C. 想像 枯燥 D. 鸭蹼 窥探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雾霭(ǎi) 缄默(jiān)
B. 曲线(qū) 狩猎(shǒu)
C. 香蒲(pú) 沼泽(zhǎo)
D. 雉鸡(zhì) 黑郦(lí)
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棹数小舟 棹:划(船)
B. 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C. 渐激渐深 激:猛烈
D. 转转不已 已:停止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求二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 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
C. 至石之半 无丝竹之乱耳
D. 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 你们这代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呢?
C. 你们这代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