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初二一班开展了一次以“人与自然”的主题班会活动。
(1)你是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次主题班会的活动中,有位同学向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题:自然万物总能给我们人类以无穷的启示,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自然的感悟。
例句:水滴石穿,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你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这次活中,你也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
根据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季节,从春到冬排列顺序_________。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路蹄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在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老师请同学们写一条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选出精美的粘贴在班级里。你的标语是:_________________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何种说明方法?
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那么大连的春天比北京来的得早,对吗?为什么?
4.画“【】”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事理的?
5.指出这下面诗句表现了哪种物候现象。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下列对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 新颖别致,引人人胜。
C. 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 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
A.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 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别是()
A. 说明 拟人、比喻
B. 叙述 拟人、比喻
C. 描写 对偶、拟人
D. 抒情 比喻、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