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情词恳切,希望国内政治修明...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情词恳切,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从而使得“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B. “铭”“说”“记”“表”“书”“序”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其中“说”和“记”都是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C. 冰心的《繁星》《春水》两部诗集,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为主题,闪烁着明亮的光彩。

D.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小说告诉人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和悲观。

 

B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B项有误,“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通过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通“只”)有剩骨。(《狼》)

B. 虽然(即使这样),公输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C. 秦王色挠,长跪而(致歉)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D. 伛偻(腰背弯曲)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一本名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的绘图本,让很多孩子难忘。

B. 2016年4月4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

C. 优美,优雅,高尚,悲悯,宽容,大度,正义,拼搏,勇气,希望,苦难……曹文轩的作品所包含的关键词以及这些关键词中所包含的意义几乎超过了任何一个作家。

D. 中国儿童文学的地图,不仅有曹文轩这座“高峰”,还有一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形成的“高原”。

 

查看答案

下列对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往情深瞧着蓝天白云的牵牛花,打了个响亮的哈欠,风情万种,打扮入时,兴高采烈地钻出篱笆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牵牛花在春天里成长的快乐和妩媚。)

B. 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一叶暗空下的扁舟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好书”比作“亮光”,将“读者”比作“暗空下的扁舟”,强调了书籍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引领作用。)

C. 而人类的笨拙、迟钝、粗鲁等种种蠢相以及一切丑陋的动作背后,也正是因为有一个姿态的缺失,那还是读书。(句中的“笨拙、迟钝、粗鲁”三词连用,是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阅读缺失会使人类愚蠢这一观点。)

D. 雨水跳进海里游泳,它们没有淹死的恐惧。雨水最怕落在黄土高坡,“啪”,一半蒸发,一半被土吸走,雨就是这么死的,就义。(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的消失人格化为“就义”,充满悲壮的意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最想感激的人是谁?赶快拿起笔把这感人的故事告诉大家。

以“感谢有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用词准确,标点正确。②语句通顺,连贯。③字数不少于600。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恐前后受其________

(2)屠自后断其________

3.下列语法现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止有剩骨”中“止”是通假字,通“只”,副词。

B. “投以骨”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理解为“以骨投之”。

C. “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和“禽兽之变诈”中的“之”用法是一样的。

D. “一狼洞其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打洞、挖洞。

4.翻译下面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