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①④段画线的句。
(1)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2)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3.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g;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 qì。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 zhàn,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下列说法对此消息的整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分三路进行,按照中、西、东的顺序叙述,是按照渡江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的,最后的东路军激战让文势掀起高潮。
B. 新闻要求报道客观事实,但是,因为立场不同,语言中会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
C.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D.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2.下列说法对此消息的写作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导语和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所不同,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主体部分。
B. 不能把标题改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渡江”,因为原标题中“横渡”用得比较生动形象,能够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C. “西起九江(不含)。”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无法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D. 本文作为消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篇幅比较短,主要以记叙为主,也加入作者的议论。
3.从划线句中你学到人民解放军怎样的精神?结合你的成长,谈谈它给你的启示。
记游白水岩 苏轼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②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③,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③馀甘:即橄榄。
1.以下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热甚 / 急湍甚箭 B. 不得其所止/ 止有剩骨
C. 复与过饮酒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书以付过 / 答谢中书书
2.给下列句子断句。
至 江 山 月 出 击 汰 中 流 掬 弄 珠 璧。
3.文章表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泉水激石(__________) (2)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和壮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异水”,先写“缓流”,突出澄澈,再写“急湍”,突出凶猛。
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 全文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美丽大自然的喜爱,对自然的崇尚,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名利之人的鄙弃,暗寓自己的高洁志趣。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逸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____,____,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体育教育促进了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状态的关心和重视,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把“提高”改成“增强”)
B. 12岁的小夏用父亲的手机下载了手游软件《全民枪战》,为了买钻石升级,他就用爸爸的微信支付购买装备,5天竟然花掉大约2.5万元左右。(去掉“大约”或“左右”)
C. 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公布,中国作家曹文轩最终折桂,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作家。(把“第一位”调到“获此殊荣”之前)
D. 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的7.0级地震中,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把“在……中”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