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①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①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②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③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 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④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⑤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 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⑥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⑦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⑧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⑨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⑩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

2.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心底的篱笆

拔掉篱笆后

小时候

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

A_____

高二

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弱

B_____

参加工作后

C_____

英语有小成

 

 

3.语言品味

(1)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赏析加点词语)

(2)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4.“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们?

 

1.“篱笆”原意是栅栏,这里是阻碍的意思。心底的篱笆是藏在在心里的因错误想法观念而产生的恐惧和心理障碍。拔掉心底的篱笆是指除去错误的想法、观念,树立自信,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A.体育拿名次,体育比赛拿第三。B.数学拿高分,得高分,靠高分。C.恐于(担心、害怕)年龄大英语学不成。 3.(1)“常识”原意是普通的知识。大家都知道知识,这里带有否定(讽刺)的意味,表示对曾经给我误导的错误知识的否定(或反感)。(2)作者用活泼俏皮(幽默诙谐)的语言写出了我对从新认识自己后的轻松与欣喜之情。以及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心理。 4.这句话的含义是: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之后那些被我们看 成困难的,其实是没被我们发掘出的优点(长处)。 5.言之有理即可,语句要通顺有条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篱笆”的本义是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遮拦的东西,一般环绕在房屋、场地等的周围。“心底的篱笆”采用的是“篱笆”的比喻义,指阻碍人们前进的错误的想法和观念。“拔掉”指去除这些想法。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常识”加双引号,表明该词在这里已不是指它的本义,情感上带有讽刺和否定。这里带有否定(讽刺)的意味,表示对曾经误导“我”的错误知识的否定(或反感)。 3.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科学表明”“有戏”具有幽默色彩,体现出一种有别于一本正经语言的活泼俏皮,表现了我内心的轻松与欣喜,还有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和期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面语段,穿成问题。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脸上看来才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显然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种年龄所特有的那种青春光彩。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

……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

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

(1)上面的文字选自《_____》,语段中的“他”是_____,“她”是_____

(2)语段中对“他”的刻画主要动作了哪几种描写方法?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选择题

(1)和孙少平一样总是最后来拿走两个黑高粱面馍的女生的名字叫______

A.润叶    B.郝红梅    C.兰香      D.候玉英

(2)少平在润生家借了_____这本书。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名人传》   C.《平凡的世界》   D.《巴黎圣母院》

(3)《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_____之间纯洁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

A.郝红梅    B.惠英    C.田晓霞     D.润叶

(4)双水村因哭咽河与_____在此交汇而得名。

A.杏树   B.小南河    C.东拉河    D.子母河

 

查看答案

(题文)填空题。

《平凡的世界》作者_____,原名_____。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_____文学奖。小说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表现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作者另有一部中篇小说《_____》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她匆匆忙忙走到花园门口,查看了一下那绿色的信箱,她很惊讶的发现里面居然有另外一封信,与第一封一模一样。她拿走第一封信时,里面明明是空的呀!这封信上面也写着她的名字,她将它拆开,拿出一张与第一封信一样大小的便条纸。

纸上写着:                        

A

她想:“我不知道”。不用说,没有人真正知道。不过她认为这个问题的克是应该问的。她生平第一次觉得生在这世界上却连“A”这样的问题也不问一问,实在是很不恭敬。

这两封神秘的信把她弄得脑袋发昏。她决定到她的老地方去坐下来。这个老地方是好最秘密的藏身之处。当她非常愤怒、悲伤或快乐时,她总会来到这儿。而今天,她来此的理由却是     

(1)上面的文字选自《苏菲的世界》,语段中的“她”的名字叫_____,是一个____岁的少女。

(2)语段中的“A”所指代的信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来老地方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简介的语言概括《苏菲的世界》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