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

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1.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春日景色所感染。 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意思: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从描写的景色可以看出诗人被美好的春日美景所吸引了。 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这首诗中“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表达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⑴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

A.《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这些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海底两万里》中的康塞尔,他忠心耿耿,性格沉稳,为人随和,对分类学入迷。

C.高尔基《童年》中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她的爱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D.《骆驼祥子》中,祥子从农村来到老北京城,从饭里茶里省钱,攒了三年,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⑵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 (《水浒传》)

这两个人让林冲带上刀到白虎节堂,两人借故离开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⑴他们的房屋,__________,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__________,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武陵春》)

斯是陋室,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⑼在《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利名禄的名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

⑽《<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语句是________ , 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来人们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表示特定的年龄。

B.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称呼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C. 我国古时候,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D.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B.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C. 良好的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生气,二忌睡前饮食,三忌睡前过度兴奋。

D.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刘家义书记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指出:机遇难得、稍纵即逝。                          ,谁就能把握主动,争得先机;与机遇擦肩而过,就处处被动,受制于人。

A. 谁认识机遇早 谁顺应机遇快 谁把握机遇态度坚定行动果敢

B. 谁顺应机遇快 谁认识机遇早 谁把握机遇行动果敢态度坚定

C. 谁认识机遇早 谁顺应机遇快 谁把握机遇行动果敢态度坚定

D. 谁顺应机遇快 谁认识机遇早 谁把握机遇态度坚定行动果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