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 用阅读点亮中国梦,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阅读小说,我们可以从跌宕起伏的情...

写作

用阅读点亮中国梦,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阅读小说,我们可以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人物的命运;阅读散文,我们可以从风格各异的语言中获得审美的体验;阅读诗歌,我们可以在五彩斑斓的意境中洗涤我们的心灵。

请以“这本书______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参考例文 这本书陪伴了我 书是知识的源泉。这话一点也不假读书,确实可以获得许许多多不同的道理。在我成长过程中,是书陪伴着我。 书中的知识真是数不胜数。《中国上下五千年》介绍了我们作国悠久的历史;《童年》向现代人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水浒传》形象地刻画了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惩恶扬善的光辉形象;《母亲》向世人展现了母亲无私的付出…… 每一本书都有与众不同和引人深思的地方。我看过不少书,受益匪浅。看到祖国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我不禁感到无比自豪;看到高尔基在童年饱尝了人生心酸,我禁不住流出同情的泪水;看到外号行者的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残害百姓无辜性命的猛虎,我不禁拍手叫好;看到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宁愿搭上自己宝贵生命的无私。我禁不住心里一酸——很不是滋味…… 读书,对爱书的人来说是人生中的享受。一本情节曲折动人,语言优美生动,层次分明的书能使人置身与作者的情感之中。不仅如此,书中的道理时时刻刻地鞭策着你。就拿我来说吧!当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一本书时,那书中的语言吸引了我,使我牢记在新活学活用,书中的知识启发了我,使我慢慢成长。然而,读书对于不爱书的人来说,无非就是一副“枷锁”。 因此,我劝诫不爱书的人试着去喜欢书。要想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就必须得到书籍的灌溉、哺育和充实。书中的道理是怎样影响我的呢?就那《母亲》这部书来说吧!看后,我联想到我的母亲平日里为我操劳。便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母亲。如果没有《母亲》这本书,我能下这个决心吗?肯定是不能的。是因为它熏陶了我,教育了我。使我认识了我未来该做什么事。使我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做上了生活的主人,不再是一个无知的黄毛小丫头了。 书是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小伙伴。同学们,让书也成为你的好伙伴吧! 【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可拟写题目为:这本书陪伴了我,介绍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写出书中故事对自己的影响,可以引用原书中的句子,增强文章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桥有着丰富的文化,古代诗词中不乏写“桥”的优美诗句;俗语、成语中很多与桥有关;我们在写作时也常以“桥”做喻,赋予桥更多的内涵。请以桥为中心,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话,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引用一句与桥相关的古诗句。(3)运用一个含桥的俗语或成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

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并不一定真正实行的办法。大多数业余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以外,一般人想要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谋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靠这种姿势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的意思。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的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古今中外贯通,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虔敬地刻苦。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虔敬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东倒西歪,精神涣散,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所读的书本当然是绝对正确的,不包含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绝无仅有的。一般地说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的和个人的局限。一个大人物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读是完全必要的,不好好学习就不可能提高自己。但是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检验它,用马克思主义的俗语说,“批判”它,用解构主义的话说“解构”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人的思想并不像英国哲学家洛克所设想的那样是一块白板。如果真的是白板,可能也就是白痴了。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的心眼里总是存在着一点准则,这种准则是你整个生命的积累;也可以说是一种“先见”,“先见”,并不一定意味着“先见之明”,有了这种“先见”,你就有了与书本交流的本钱。

这种交流式的读书,是读书的最高层次,我把它叫做“对话式的读书”。也许你的“先见”在对话中,战胜了对方,这时先见,也就成了“先见之明”,而且得到了丰富。也许你的先见,在对话中被动摇了、瓦解了。这时,你的“先见之明”就变成了“先见之暗”。这就意味着你有了进步。因为你已经突破了自己的局限。“先见”或者本文哲学家的“预结构”,是自己获得自由思考的前提,没有任何先见,就没有自由思考的本钱。凭着它你就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的自卑感。

真正要进入对话式的层次,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俯视它;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让实际情况去批判它、分析它。当你发现书中所说那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又有了提高,你又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之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千万万不要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的。

1.文中谈到了三种读书的姿势,对这三种读书形式,作者各持什么观点?

2.阅读文中两处划线的语句,结合文意,理解三个加点的词语。

3.简要阐述作者的论述思路。

4.请就文章在语言上的某一特点做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读碑

刘成章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上的浮雕,我也一一细细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们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豆芽般的小手,抚摸石栏杆上突出的圆柱。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我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此碑丰哉!丰碑千丈!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见纪念碑。不过,有时是细看,有时只是扫那么一眼。然而,终因看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不敢说可以倒背如流,起码是牢牢地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们的体会弥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现,我并没有读懂!

南泥湾有一个泉,叫做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阴,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儿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周围一片静寂,只看见几个默默耕作的农民。碑前也只站着我和陪同我的一个同志。碑如苍茫天边的古老星体,我俩是卫星一和卫星二,绕着它运行。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

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

泉水如泣如诉。

陪同者告诉我,年前,一位烈士的亲属从南方来,趴在碑上查找烈士的名字,整整找了半个小时,都没有找见。他说,假若让他到一个团的营房挨着门找人,也该找到了。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我然后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是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足可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齐声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着多么恢宏的一片声音!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后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要是把那些名字也都复活为血肉之躯,那么,天安门广场是站不下的。加上东西长安街也是站不下的。就是把偌大的北京城挤得房倒屋塌,也摆不下他们的巨大阵容!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

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却是不易读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

读书往往要读注释,才能读得懂。读碑也需要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么?

不敢说。但起码,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起码不会因为人生道路的漫长,口袋里的什么东西丢了,也发现不了;起码不会在某一天,摔了跤,眼镜也打碎了,抬头望望,说天安门广场的那个环绕着浮雕的高大建筑,只是一个美丽的装饰。

1.文章前大半部分写作者“读”的两座碑,他分别读到了什么?他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现,我并没有读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3.作者“读碑”,最后读懂了哪些内容?

4.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结合《安塞腰鼓》,说说你对刘成章作品语言风格的理解。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溯游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3)___________________ ,阴阳割昏晓。

(4)转朱阁_____________,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5)《五柳先生传》中借黔娄之妻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把五柳先生的精神阐发的更为明晰。

(6)《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借“酒”抒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张掖太守,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后复征拜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

(《后汉书·李恂传》)

【注释】①刺史:当时是一个州的监察官。②太守:一个郡的行政长官。③谒者:官名,皇帝的近侍者。④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官名。掌管玉门关以西非汉族地区军政大权。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

A. 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

B. 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

C. 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

D. 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迁_______

(2)将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2)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

4.概括第2段的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