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炒米胡同里看夕阳 迟子建 ①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炒米胡同里看夕阳

迟子建

①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②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③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④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

⑤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⑥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 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⑦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⑧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⑨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

⑩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

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他们双手交臂,双腿并拢,眼睑低垂。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那片飞雪终于融化在这宁静的黄昏里。

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

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1.选文中,“我”的心情有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四个字)。

愉悦 →_______ → 感动  →_______

2.文章第⑤段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角度,简要赏析第段文字。

4.文章结尾的画线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太阳落山时的情形,请具体说说作者不同的情感。

【甲】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

(迟子建《炒米胡同里看夕阳》)

【乙】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程海《三颗枸杞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伤感(难过、忧愁、悲伤)平和(平静、宁静、释然) 2.插叙①丰富文章内容,引发“我”对生命的思考;②深化文章主题:时间的流逝、容颜的老去、生命的流逝是自然规律,应平静地接受;③使行文有起伏,引出下文写 第二根白发的出现。 3.对老人的外貌、神态、动作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夕阳下炒米胡同内的老人们在领略、享用迷人的夕阳更在回味往昔,品味人生表现作者对他们的欣赏之情。 4.A.青春年少的“我”的一根白发和老人们的满头斑白相比,不算什么。 B.“我”虽青春年少,却为一根白发而忧愁伤感。饱经沧桑的老人们让“我”有所感悟,也让“我” 的心境渐渐平和,觉得那根小小的白发根本不算什么,不值得伤感,因而感觉淡了很多。 C.夕阳中的老人们历经风霜却仍然安详从容,他们教会了“我”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时光,让“我”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外貌等外在的东西,而在于精神等内在的东西。因此那根白发不再白得刺目,“我”的心也释然了。 5.【甲】通过比喻,描绘夕阳的辉煌,呈现出夕阳下胡同的静谧、祥和之美,烘托老人的形象,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乙】通过比喻,写出夕阳即将隐没,表现三叔对时间,对生命的留恋,流露出作者的惋惜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按照情感线索,根据前面提示“愉悦”,可以从后面找到“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对其语句进行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文章记叙的顺序及作用。根据“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这一语句,是对往事听回忆,采用的是插叙的写法。插叙主要有以下作用: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或变化,深化文章的中心等。 3.试题分析:考查对描写手法的作用分析理解。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4.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结合全文内容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根据具体文章判断即可。如果是特殊的结尾形式,还有引发读者的想象。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作答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语句进行分析。【甲】文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夕阳的辉煌,呈现出夕阳下胡同的静谧、祥和之美,烘托老人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这一景致的赞美之情。【乙】文则通过比喻,写出夕阳即将隐没,表现了三叔对时间、对生命的留恋。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鲁云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招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1.文章第①段写了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⑦段的划线句。

4.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静能量”?请分条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白洋潮

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释:①选自《陶庵梦忆》,白洋,山名,在绍兴西北,滨海。 三江:俗名三江口,在绍兴市东北40里浮山北麓。②故事:旧例,旧俗。③遄(chuán):急速。④擘:bò⑤镞镞(zú):同“簇簇”,攒(cuán)聚之貌。形容浪头聚集涌动的样子。

1.为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停顿。(每句划一处

(1)吊 朱 恒 岳 少 师 至 白 洋   (2)稍 近 则 隐 隐 露 白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怒雷_____(2)避塘下_____(3)起如百万雪狮_____(4)颜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

(2)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4.比较下面两则材料,试从写法内容的角度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乙.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感遇•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岂伊:岂止是。②岁寒心:比喻砥砺节操。③荐:进献。④运命一句:只能按着遭遇到的命运来立身行事。运命,命运。

1.“经冬犹绿林”一句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说说你的理解。

2.作品末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 。(《秋词》)

(2)_________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

(5)诗词中化用名言、运用典故,可以使诗词的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岳》)化用口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要攀登人生高峰的实验;范仲淹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渔家傲》)借“勒石燕然”的典故传达出边塞将是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

 

查看答案

长江中学将举行“亲近文学”系列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出版一期校刊,请你为本期校刊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学生会决定于4月5日下午2点在学校综合楼举行全体学生参加的“读文学,说经典”阅读展示会,请你为学校学生会拟写一则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说说初三学生们从中可以汲取的精神养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朝花夕拾》   《格列佛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