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宣纸》一文,回答小题。 宣纸 于心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关于宣纸的...

阅读《宣纸》一文,回答小题。

宣纸

于心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遇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如书法工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方法。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极其细小的“墨颗粒”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

⑥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有胶着性能的表现所在。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还是因为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也不会沾染墨迹。

⑦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持久性不招惹虫蛀,它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纸质载体。

⑧宣纸可谓“水走墨留”、“寿纸千年”,至今人们依旧用宣纸作为书写和书画创作的专用纸。

1.文章分写部分先后从宣纸的______→湿染性→______→胶着性→持久性五个特性做了说明。

2.第③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⑥节加点词“通常”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宣纸已经过时被弃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弹性和韧性吸墨性 2.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增强说明效果。 3.不能,“通常”指“一般情况下”,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也不排除偶尔会沾染墨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去掉与事实不符。 4.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三段中的“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可完成第一空。根据第五段中的“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可完成第二空。分别为:弹性和韧性,吸墨性。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运用。辨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第三段举了书法中拓片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具体地说明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的特点。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为了说明的更加严密,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通常”指的是在一般的情况下,而不排除特殊的情况,如果去掉,过于绝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斯人 一作: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及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⑤易:交换。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困于心于虑,而后作。衡

(2)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这与【甲】文中哪个观点相吻合?

 

查看答案

请根据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第三、四句所包含的情感。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呜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创作背景】此诗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任知县期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正值壮年,抱负不凡。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为此你所在的学校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用一句话概况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标点符号计数)

日前,《中国诗词大会》同名图书与读者见面,该书由《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文字脚本整理润色而成。新书《中国诗词大会》(上下)由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官方独家授权出版。董卿也邀请读者们一起加入这场诗词狂欢,她说:“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你荡气回肠,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我们将开启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心的经典诗句。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智慧,也同样能够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

3.学校正在全校学生中征集“书香班级”评选的评价指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书香班级”?请提出三项评价指标。

4.一日之计在于晨。班级早读时间,有几位同学却在嬉笑打闹。对此你将如何劝说?

 

查看答案

(题文)走近名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喜喜欢欢,又掮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 (作家名)的《西游记》,是__故事中的结局部分。

(2)作品中成功的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典型形象,请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2) 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观沧海》中以海水和山岛互相衬托,显现出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4)《钱塘湖春行》中以“___________。”流露出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流连忘返,对美好春光的无比热爱之情。

(5)《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运用设问的修辞,抒发了漂泊异地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6)春风是春天的信使。请写出描写春风的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