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已暮矣        恐:____________

(2)不炳烛乎?            何:____________

(3)安有为人臣戏其君乎?  而:____________

(4)平公曰:“哉!”      善: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臣 闻 之 少 而 好 学 如 日 出 之 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__________________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什么?

5.你从晋平公和师旷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1.恐怕为什么转折连词,却好 2.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自己的国君呢?点上蜡烛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4.年纪大,事务多。 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选自《说苑·建本》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而”在这里表转折。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安”“戏”“炳烛”“昧”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学校对“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的一个调查统计表,请结合相关数据,写出两条信息。

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

 

查看答案

欣赏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列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夏至”二字,横长直短,敦厚大气。

B.楷书“大暑”二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匀称端庄。

C.篆书“霜降”二字,线条婉转通畅,古朴大方。

D.草书“清明”二字,笔画繁复,飘逸潇洒。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这四幅书法作品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习近平爱读史书,也希望年轻人多读史书。

②他认为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

③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来自内部的矛盾、冲突和来自外部的挑战、威胁

④但能够始终凝聚人心的,是我们的历史传统。

⑤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

⑥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⑦这些传统以一页页史书为媒,传承至今。

A. ①③④⑤⑥⑦②    B. ③④①②⑦⑤⑥

C. ①②⑤⑥③④⑦    D. ③④⑦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______的优秀诗人。

(2)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谁也抹杀______不了的。

(3)耐心忍受只有自己感到的痛苦,远比草率_____行动,产生恶果要好。

(4)半程中国航天史,diàn jī_____长征火箭路。

(5)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dié qǐ_____,形势十分紧张。

 

查看答案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4)《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思乡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