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凡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每个人的一生都在遇见,一些...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凡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每个人的一生都在遇见,一些人、一些事、一段文、一段情……  这些人、这些事或让你感动,或让你牵挂,或让你点赞;这些文、这些情、或让你动容,或  让你成熟。在你的成长道路上肯定有许许多多的遇见,哪段遇见,让你刻骨铭心呢?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遇见 街道旁,梧桐树的枯叶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冬的小手摘得一干二净,阵阵寒意总在不经意间将你包围。又一次经过熟悉的公交车站台,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思绪又把我带回那个黄昏…… 冬天的夜总是来得特别早,刚刚五点多,晚霞散尽,夜幕已悄无声息地罩住了大地。妈妈临时有事,让我自己搭公交车去外婆家吃晚饭。不知在在站台上等了多久,眼看着周围的路灯次第亮起来,焦虑像一条条藤蔓,在我心间攀爬缠绕,这公交车怎么还不来? 终于,那个庞大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我随着人流踏上公交车,“啪嗒啪嗒”清脆的硬币掉落声不绝于耳。我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好,空的!刚想起来,今天新换了一件羽绒服,没有把硬币装进去。也许书包里有呢?我心里燃起了新的希望,把书包里里外外翻了个遍,可惜一无所获……“快点!”司机不耐烦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感到脸在发烧,鼻尖上已沁出了细密的汗珠,怎么办? 局促不安的我一边在裤袋里摸索着,一边嘟囔着:“应该有的……”“这么大的人了,竟然还想蹭车!”一个皱着眉头的老太太责备道。“快下去吧!我们还等着回家烧饭呢!”乘客中也出现了骚动。要是下车的话,在这寒风中得走多久才能到外婆家?我想要伸出的腿犹豫了。“别浪费时间!”“司机,快开车!让她下去!”一浪接一浪,不满的抱怨声迅速将我淹没。 “哐啷”一个亮闪闪的硬币滚落在我脚边。一只修长的手捡起它,递到我跟前:“这是你刚刚掉下的吧?”抬起头,一位穿着校服的大姐姐正微笑着看着我。齐耳短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十几颗调皮的青春痘点缀在那张并不怎么秀气的脸蛋上。 “谢……谢谢!”来不及思考,我接过那枚带着体温的硬币,轻轻投入了收费箱。伴随着“啪嗒”一声,公交车扭动着笨重的身躯缓缓地驶动了…… 那枚硬币,是不属于我的。可如果没有它,也许,我此时正在刺骨的寒风中艰难前行,也许,外婆在窗口正焦急地翘首远望……我抓着扶手,把感激的目光投向了那位大姐姐,此刻,她正倚着栏杆,低头专注地背着单词。 终于到站了,碰巧,我们一前一后走下了车。我紧赶几步,追上了她:“大姐姐,谢谢你!刚才幸亏你给我解围……”站在路边,一抹微笑如鲜花般在大姐姐脸上绽放,路灯给她那白净的瓜子脸罩上了一层朦胧的柔光,那双大眼睛如银河里亮闪闪的星星。再次打量,我发现她是那么美。 “不用谢!”她甜甜的的声音让我心中一暖,像冬眠初醒的动物感受到春天的召唤,不一会儿,一股暖流就在全身涌动…… 那次遇见,是一抹冬日的阳光,是一杯浓浓的热茶,给予我一冬的温暖……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遇见”是动词。在写作的时候,设置“相遇”的对象很重要。“遇见”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想象世界里的。再者,“遇见”并不是简单的接触,而是指令“我”心灵受到感染、震动的接触,也就是说,“相遇”给我带来的影响巨大。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通过深情回忆曾经发生过的与某人、某物难忘的“相遇”过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例如,写自己与某位老师的“遇见”,具体通过老师如何关心我学习和成长的事件的叙述,表现出老师的热心、负责的高尚情怀,表达出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在写法上,学会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会突出文章的主旨,给读者带来亲切的感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八年级(5)班正在进行“古诗苑漫步”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写出“田园诗”及“送别诗”各两句,并将田园诗风景描绘出来,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做一棵城市树需要勇气

毕淑敏

城市中的树比乡村当中的树,需更经得起吵闹。乡村是安静的,有黎明前的黑暗和黄昏的炊烟,城里的树却是要被五花八门的噪音轰得聋掉。如果把城市的树叶和乡村的树叶堆到一起,拿一把音叉来测它们对声音的反应,乡村的树叶一定是灵敏和易感的,像婴儿一样好奇。城市的树叶却像饱经沧桑的老汉,有点大智若愚地呆傻在里面。

城市的树比旷野当中的树,要肮脏许多。它们的脸上蒙着汽油、柴油、花生油和地沟油的复合膏脂,还有女人飘荡的香粉和犬的粪便干燥之后的微粒。旷野当中的树啊,即使屹立在沙尘暴中,披满了黄土的斗篷上点缀着不规则的石英屑,寒伧粗糙,却有着浑然一体的本色和单纯。

城市当中的树比起峡谷当中的树,要谨小慎微得多。不可以放肆地飞舞杨花柳絮,那会让很多娇弱的城里人过敏,也污染了春光明媚的镜头里的嫣然一笑。城里人只会喜欢鳏夫和寡居的树,不喜欢它们朝气蓬勃的子孙自在张扬。人们用无性繁殖的方法让绿化扩散,那些太一致太规整的树林,让人感觉不到树的天性,仿佛列队的锡兵。只有峡谷中的树,才是精神抖擞风流倜傥的,毫不害羞地让鸟做媒人,让风做媒人,让过往的一切动物做媒人,一日一夜之间,把几千万的子嗣洒向天穹,任它们天各一方。

城市当中的树比山峰上的树,要多经几番挣扎磨难,还有突如其来的灾变。下雪之后,勤快的人们会把融雪剂堆积在树干深处。化学的物质和雪花掺杂在一起,清凉如水貌似温柔,其实是伪装过的咸盐的远亲。无声无息地渗透下去,春夏之交才显出谋杀的威风,盛年的树会被腌得一蹶不振。个别体质孱弱的树,花容憔悴之后便被索了命去。

城市当中的树比之平原之中的树,多和棍棒金属之类打文道。平原的树,也是要见刀兵的,那只限被请去做梁做檩的时候,虽死犹荣。城市当中的树,却是要年年岁岁屡遭劫难。手脚被剁掉,冠发被一指剃去,腰肢被捆绑,百骸上勒满了一种叫做“瀑布灯”的电线,到了夜晚的时候,原本朴素的树就变成了圣诞树一样的童话世界,有了虚无缥缈的仙气

当然了,说了这许多城市树的委屈,它们也是有得天独厚的享受。当乡下的树把根系拼命地往地下扎,在大旱之年汲取水分的时候,城市里的树却能喝到洒水车喷下的甘霖。可惜当暴风雨突袭,最先倒伏的正是那些城里的大树,它们头重脚轻软了根基。

城市的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常常被许多人抚摸。只是我至今也闹不明白,倘若站在一棵树的立场上,被人抚摸是好事还是坏事?窃以为凶多吉少。树是一条鲜活生命,喜欢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它不是一朵云或是一条狗,也不是恋人的手或是一沓钞票。君不见若干得了“50肩”的半老不老之人,为了自己的胳膊康复,就揪住了树的胳膊荡秋千。他们兴高采烈地运动着,听不到树的叹息。

城市的树还像城市里的儿童一样,常常被灌进各式各样的打虫药。我始终搞不懂这究竟是树的幸福还是树的苦难?看到树上的虫子在药水的毒杀下,如冰馓一般落下,铺满一地,过往的行人都要撑起遮阳伞才敢匆匆走过。为树庆幸的同时,有很没有良心的思忖:树若在山中沐浴临风摇头晃脑,还会生出这般饶密的虫群吗?

如此说来,做一棵城市里面的树,是需要勇气的。它们背井离乡到了祖先所不熟悉的霓虹灯下,那地域和风俗的差池,怕是比一个民工所要遭受的惊骇还要大吧?它们把城市喧嚣的废气吞进叶脉,把芜杂的音响消弭在摇曳之中,它们用并不鲜艳的绿色装点着我们的城市,它们夜深了还不能安眠,因为不肯熄灭的路灯还在照耀着城市。

有的人像树,有的人不像树。像树的人,有人在乡下,有人在城市里。城市里的树,骨子里不再是树了,变成了人的一部分,最坚忍最朴素的一丛,无声地生活着。

(有删改)

1.“做一棵城市树需要勇气”,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作者“说了这许多城市树的委屈”,为什么又写“它们也是有得天独厚的享受”?

4.“有的人像树,有的人不像树”,城市里的树,骨子里已经变成了人的一部分,你认为“城市里的树”和人类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学书漫谈

莫言

我记得六十年代初上小学时,学校里有“写仿”这门课程的,每周两节。老师先教我们握笔的方法,然后发给我们每人一张字帖,让我们将封窗纸蒙在上边摹写。讲到握笔方法,我又想到我父亲讲过的故事,说我先祖教孩子写字,经常悄悄地走到正写字的孩子身后,猛力拔笔,如能拔出,即予重罚。也就是说:写字时要牢牢地将笔捏住。后来我观察过名家写字,发现他们也并没有那样用力地捏笔,可见书法教育中也有许多误区。那时只要上“写仿”课,我们的脸上和手上都会抹满墨渍,放学时街上的大人都会说:看,今日又“写仿”了。“文革”一开始,书法课就取消了。尽管我统共也没上几节书法课,但今日回忆起来还是印象深刻。也可以说,后来我之所以还能拿起毛笔写字,与童年时期这几节书法课是有关系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里让学生抄大字报,每天规定要抄出一定的字数来。这自然是一件很荒诞的事,但多少也有些正面的效应,那就是逼着我们用毛笔写字。我后来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时结识了一个毛笔字写得很好的人。每到春节,大家都买来红纸,请他写对联。他写对联时,围观者赞不绝口。他说他的字就是“文革”时抄大字报练出来的。

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时,有一天厂门口新换了一幅标牌,牌上的大字,是我们县最著名的书法家所写。此人姓邹,在县文化馆工作。他们家上溯三代都是写字的,并且自创了一种优美简练的书体,扁而欹斜,据说是从隶书化来,但似乎又吸收了魏碑的风骨。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县的公文告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牌匾,几乎都出自邹氏之手。当时,听着人们关于邹氏书法的议论,心中非常羡慕。我确有过当一名书法家的梦想,但在农村那种条件下,即便有恒心大志,真要练字,也不容易。

许多年后,我成了作家,经常外出参加一些活动,人们错以为作家都可以挥毫泼墨,总是热心地准备好文房四宝,但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不敢动手。偶尔有几个手上有点功夫的作家捉笔题词,赢得掌声,又令我羡慕不已。我甚至想,何时下决心,拿出半年时间,啥都不干,天天练字,总可以练到像用硬笔一样自如地使用毛笔吧?

2004年底,我要去日本北海道访问,想不出带什么礼物。正好有教育部两个朋友在我家玩,我请他们帮我找书法家写几幅字送给日本朋友。他们说,你何不自己写?第二天他们就送来了纸、笔、墨、砚,后来又给我送来了图章、印泥,一应家伙俱全,就这样写了起来。我没拜师,也没临过碑帖,偶尔有兴,便在饭桌上铺一块小毡子开写。经常是心里想得很好,但写出来的字丑陋无比。后来有一天,突然想,都说我的字是用毛笔写的钢笔字,原因是钢笔用了几十年,手上的感觉改不了了。既如此,何不用左手写写看?试了几次,果然有点意思,于是就这样用左手写了起来。用左手写过一段,再改回用右手,竟然感到右手的字也有了些微的变化。

我这辈子成不了书法家,但对书法的热爱肯定会伴我终生。写字确实有迷人之处,写久了上瘾,见到了纸笔手就痒。应该说,喜欢写字是高雅的爱好,而且,因为爱写字,自然也就留心这方面的事,见到这方面的文章就读,见到这方面的书就买,即便外出旅游,见到写得有味道的牌匾,也会多看几眼,并在心中暗自揣摸。因书法而读文读诗读联,自然也能增添一些文史知识。而且,有了一些这方面的修养,也就多了几分理解古人的可能性。一个用毛笔写字的人与另一个用毛笔写字的人,大概会更容易沟通吧。

在当今这个电脑时代,多数人已经连钢笔都不用了,遑论毛笔。当然十指在键盘上翻飞也是一种技艺,但这种技艺所产生的是电脑屏幕上的标准字体。许多人已经提笔忘字。能够充分表达个性,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具有审美功能的书法已经成为少数人的爱好,据说正在申请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门艺术,到了需要申报遗产的时候,也就岌岌可危了。我想,毛笔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书写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养成方式,更是一种审美的训练。计算机要学,不学不能与世界同步;毛笔书法也要学,不学不能很好地传承中华文明。计算机要从娃娃学起,书法也应从娃娃学起。让孩子们抹在手上脸上一点墨汁,沾一点纸墨的香气,是多可爱的现象啊。纸和墨的香气是醉人的、养人的,让孩子们嗅嗅,可以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话是这么说,但要想恢复到以前那种时代显然是梦想。我这篇文章,不过是根据自己的一些经历,谈一点我对书法的理解,难免惹方家笑话。没有关系,多一点我这样的书法爱好者,基本上是好事。

我斗胆地说几句: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必须是一个不错的诗文联句的创作者,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写“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只抄录唐诗宋词,而写不出一首基本中规中矩的诗词,编不出一副大体工整的对联,这样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个写字匠,无论如何自吹自擂、无论头上有多少名衔,那也不能让人服气。连我这样低级的业余爱好者都不服气,那真正的书法家更会嗤之以鼻。

2009年春节,我在故乡高密。前文提到过的那个书法世家的后人,找我要字。我这人皮厚胆大,明知是班门弄斧,但还是编了两句写给他:“三代翰墨龙凤体,万家门户邹氏书”。据说他拿回家给他父亲看了。那老书法家观看良久,感叹道:好墨!好纸!人们将老书法家的话传给我。我听后,目眩良久。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7日,有删改)

1.文章记叙了作者学习毛笔书法艺术的种种感悟。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学习毛笔书法的经过。

上小学时,通过“写仿”这门课摹写字帖→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我”注定成不了书法家,但“我”对书法的热爱注定是一生的。

2.为什么“我”有过当一名书法家的梦想且一生都热爱书法?

3.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情感态度。

4.阅读全文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对书法的现状有什么样的看法?请概述。

5.联系本文内容,说说你在练习毛笔或钢笔字时应该怎样做?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4)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

(6)________________,道阻且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出寺登滕王阁,阁壮丽,下江渚,时春阴未霁,沙鸥风帆,远近点缀。抚栏歌王勃诗,不知今世在唐宋后。阁之前旁列六碑。自勃以下,文辞俱在,然无唐宋书。予谓良溪曰:“古之远览者必高据,故群于物者为物所蔽,身不离垢,欲抱出尘之见难矣。城而往乎?”良溪曰:“善。”乃登章江门北,而西北隅有台榭,曰“偰家楼”,自窗户视西山,婉挺秀特,适当其中,较阁之景过之。城外民居落落无街,相与静坐,吟咏久之。

(选自罗洪先《游洪都记》,有删节)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以下:以来。③群于物者:混居尘世的人。④身不离垢:摆脱不了世俗。⑤出尘之见:超出世俗的见解。⑥盍:何不。⑦落落:稀疏。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寺/登滕王阁

B. 抚栏歌/王勃诗

C. 自窗户/视西山

D. 较阁之景/过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瞰__________  (2)乘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故群于物者为物所蔽,身不离垢,欲抱出尘之见难矣。

4.为什么作者吟诵王勃的诗,却会有“不知今世在唐宋后”的感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