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丫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晃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的“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第5期,有改动)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________、炸香椿、________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5.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

 

1.扒香椿吃香椿 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3.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的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4.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5.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示例二: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段落的划分和总结能力。文章以香椿为线索,写出了香椿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和享受。第一部分是第①段:盼香椿。第二部分是第②段和第③段:扒香椿。第三部分是第④段:炸香椿。第四部分是第⑤段到第⑦段:吃香椿。做此类题,横线上所概括的内容,在形式上要依据试题给出的例子,比如“盼香椿”结构上为三个字,是动宾式短语;内容上也要包含线索“香椿”,把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再以一个动词展现出来即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题目已经明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那么,首先应该分析该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绽开了笑脸”“扎上了晃动的蝴蝶结”“热情完美释放”这些内容表明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位老者”则是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然后分析修辞的作用,可按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作者情感”的模式进行赏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听后为什么“皆叹惋”?

5.作者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本诗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百善孝为先。尽孝就应该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祭奠祖先。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①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就“中学生如何尽孝”提出具体建议,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

   ②你将主持以孝道为主题的班会,准备在开场白中向大家讲述孝道对于中学生成长的意义。于是,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空。

(1)式微式微,__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3)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邶风》)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小石潭记》中写树木缠绕覆盖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也有类似诗句,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B. 《社戏》这篇散文,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C. 《灯笼》中“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D. 腰鼓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