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字子瞻,号青莲居士,宋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曦”指太阳,太阳的别称还有金虎、婵娟、金轮、玉盘等。
C. “烽火连三月”,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后来常用烽火或烽烟借指战事。
D. 小明看到电视剧中的男子在行加冠礼,就说:“这男子已十八岁了。”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连续三年蝉联校运动会百米冠军,建树之高令人惊叹。
B. 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
C. 一声巨响,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张目结舌的样子,弄不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D. 很多广告仍然是陈腔老调、表现雷同、换汤不换药,根本不能反映出产品的差异化。
结合语境,下列语段中加点字音、形全对的一项( )
汽车在无边无垠,坦荡如dǐ( )的高原上奔驰,刹( )那间,你猛抬眼看见倔( )强的zhù( )立在那里的白杨树,看到它的努力向上,坚强不屈,一种敬意便在心中悄( )然而生。
A. 坻 chà juè 矗 qiǎo B. 砥 chà jué 伫 qiǎo
C. 砥 shà jué 伫 qiāo D. 坻 shà jué 矗 qiǎo
下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2) (3) (4)
A. (1) 是草书,灵动奇异,如一个人的舞。 B. (2) 是隶书,蚕头雁尾,如一个人的卧。
C. (3) 是楷书,端庄秀丽,如一个人的坐。 D. (4) 是行书,飘逸洒脱,如一个人的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你成长的旅程中,一定有过许多意外的收获吧:也许是一次未能到达终点的旅行,但你却收获了一份友情;也许是一次失败的考试,但你却从中吸取了教训;也许是一次不算完美的挑战赛,但你却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某种潜能。
请以“意外的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5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④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是儿子的一场雪
葛亚夫
①冬天,时间也怕冷吧?也就眯瞪一会儿眼,身子骨还没舒展开,天就黑了。
②那时,生活时光般清贫,三餐都经常爽约,更别提娱乐了。天一黑,我就被赶上床。起初,父亲还讲些故事,但很快他就睡着了。我饥肠辘辘,辗转反侧,眼巴巴地向窗外看。
③“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人饥志短,这句民谚,我只记住了后半句。往往,雪没盼到,我就枕着梦里的馒头睡去。半夜被撑醒,才发现是尿憋的,跑到门口,冲着雪地一通“扫射”,又匆忙钻回被窝,期望重温旧梦——把没吃完的馒头吃完。
④或许太冷、太饿,面对一场雪,我从没想过像孙康映雪读书,只想着梦里梦外的馒头。
⑤我从来就不是个好学生,贪嘴,贪玩,学习三心二意。父亲对我的期望,也一直徘徊在零度左右。初二时,因恶作剧,班主任骂我烂泥扶不上墙,无可救药。我辩驳:烂泥也是你教的,你也就会打人骂人……老师恼羞成怒,要打我。我跑为上策,潇洒地扬长而去。
⑥寒风肆虐,雪花猖獗。一场风雪,从荒野刮到我内心。我瑟缩着往家走。我知道,阴暗处是泥土,明亮处是水洼,但还是忍不住向亮处的水洼里走。回到家,父亲竟没打骂我,只是问:想不想上了?我嗫嚅道:想。父亲让我换双干棉鞋,便带我去找班主任。
⑦班主任不在家。雪很大,也不知是否回来。父亲看看天,看看我:就站在门口等吧!等到回来为止。北风似刀,雪花如镖,我们成了靶子。我瑟缩着蹲下,才发现父亲穿的竟是我换下的那双湿鞋!那晚,我出奇的安静,只记得,老师回来时,我和父亲都成了雪人。
⑧这是我和父亲的“程门立雪”。以后,我没再让父亲失望过,只是他的脚再没热起过。
⑨大学毕业,我留在南方。那年,罕见地下场大雪。女友来了雅兴,要到梅花山采雪,学妙玉煮雪烹茶。她的“体己茶”,也只体谅自己。积雪厚,加上路滑,公交车禁行了。女友就拿我代步。
⑩父亲的电话也来凑“热闹”。他看电视,说这边雪大,房子、桥都压塌了,担心我,让我别乱跑……我说没事,匆忙挂了电话。女友缴了我的电话,命令我全速前进。我们玩到很晚,也很累,回去就睡了。第二天,一开机,就是一堆未接电话——都是家里的。我打过去,父亲睡了,母亲接的电话。她数落我,昨天怎么不接父亲的电话!
⑪我这才知道,由于我关了手机,父亲放心不下,竟站在门口,一夜都没睡。
⑫下雪了,回家给父母送棉衣。父亲坐在门旁,眯瞪着眼。雪花凌乱,时光如同黑白电视。我帮他掸身上的雪,可头上那层雪,怎么也掸不掉。父亲笑:真是近视眼!这是白头发,哪是雪!我心里一寒。我曾以为只是冬日苦短,没曾想,对于父亲,人生也一样苦短。
⑬父爱一场雪。时光里,父亲就是儿子的一场雪,覆盖着浮生,温暖着今世。
(选自《北京日报》2016年12月8日)
1.本文以______为线索,串起了过去和现在。选文主要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第③段引用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有何作用?
3.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品味第⑦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晚,我出奇的安静,只记得,老师回来时,我和父亲都成了雪人。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北风似刀,雪花如镖,我们成了靶子。
4.阅读全文,请分析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