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亦不详其姓字/亲旧知其如此
B. 之:或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
C. 以:以乐其志/因以为号焉
D. 而:既醉而退/温故而知新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渔人甚异之
A. 亲旧知其如此
B. 亦不详其姓字
C. 性嗜酒
D. 以乐其志
3.“不求甚解”一词,在今天带有带有贬义,而文中写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填空。
(1)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道出了女主人公情思难寄、万分憔悴的愁状。《武陵春》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6)四年初中时光已悄然逝去,分别在即,请你用励志的古诗名句与同学共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连续的两句)
综合实践。
网上有人说,教育部把选自有关丛书中毛泽东、鲁迅、雷锋、黄继光等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课文,从中小学教材中全部删除了。教育部对此进行了澄清,称上述言论严重失实。
(1)有人认为,语文教材中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的课文与时代脱节,还是删掉为好。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情景,拟出记者采访的问题。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部官员:据统计,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的篇目共115篇,其中有关毛主席的篇目37篇,鲁迅作品18篇,有反映狼牙山五壮士、江姐、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选文多篇。这些篇目收录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填空。
(1)“五经”指《诗》《书》《礼》《易》《____________》,是我国儒家的主要经典。
(2)阅读选文填空。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即将出版的小说是《__________》。你最欣赏“他”的_______品质。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A.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节令特点。诗句通过对严寒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
B. “笛中闻折柳”一句是说远处传来幽忧的羌笛声,正吹奏着古曲《折杨柳》。这笛声顿时勾起了戍边战士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C. 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D. 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忧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B. 张华同学做事非常认真,每次上网总是仔仔细细地浏览一下。
C.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 临近毕业,同学们好像突然长大了,大家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