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课文“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到结尾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阅读课文“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到结尾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4.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1.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2.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 4.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举例论证。“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属于道理论证。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问题的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能表达这种内容的关键句。如可提取问题紧接着的下文“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一句作为答案。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从文章的内容看,“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其中的“格”是探索的意思,“物”指客观事物,“致”是取得,“知”就是知识、认识。“格物致知”就是探索客观事物取得知识。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中心问题的把握。王阳明的“格物”不是通过做实验对竹子进行研究,而是对着竹子空想,要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的目的,这样做,就远离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从上下文来看,在作者心中,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也就是说要有真正的实验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不超过20字。

“学做人”与“学知识”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学做人”的同时需要“学知识”,在“学知识”中也别忘了“学做人”。光会做人,没有知识不是“完人”;而光有知识,不会做人,同样也不是“完人”。厚此薄彼是不明智的。一些我们的同龄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学生阶段的问题还不是很明显,但将来走入社会后碰壁之时是不会少的。反之,你将会受益匪浅。可见,“学知识”和“学做人”就如同人的左右臂膀,缺了哪个都是不健全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B. 一个实验能否成功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C.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不可缺少,而且研究学术也是不可少的。

D.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

 

查看答案

选词填空。(只填选项)

(1)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__,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2)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___ 

(3)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___过程的向导。 

A.探讨      B.探测          C.探察    D.探索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2)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3)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4)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授予    实验    特地    显微镜

B. 测量    支配    细至    一帆风顺

C. 检讨    遵照    缅怀    齐家治国

D. 突破    关键    栽种    袖手旁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