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胜利时,我想起了你,曾经在痛苦中挣扎的我听到了你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胜利时,我想起了你,曾经在痛苦中挣扎的我听到了你的安慰与鼓励;失败时,我想起了你,曾经在喜悦中沉浸的我拒绝了你的提醒与忠告;孤独时,我想起了你,曾经在温暖的天宇中享受的我感受到你的无私与关爱……我想起了你,是感激,是忏悔,是念想……

请以“     时,我想起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例文 吃棕时,我想起了你 风,轻轻拂过脸颊;脚,已踏上汨罗江畔。这片曾经让先生热爱、眷恋的土地上,散发着浓浓的芳香,和着柔柔的风,弥漫、飘散,浸入我心。 江畔,天真的孩子们举着粽子,来回奔跑,留下淡淡的棕香;江岸,人们的欢呼声压过了龙舟的桨声,热烈而喧嚣。 眼前的情景,无暇顾及,我独自凝望江面,风雨过,吹起阵阵涟漪,映出那颀长又伟岸的身影:是先生,他的冥思,正为草拟法令而奋笔疾书,眉宇间透出改革内政、振兴楚国的热忱;是先生,他在愤慨,“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无人能识,世俗的尘埃蒙蔽了昏君庸臣的眼和心…… 飞扬的船桨击破江面的平静,激起的浪花淹没了先生的踪影,欢快的人们啊,你们可知我的追忆和先生的忧虑? 江畔下游,我踽踽独行,思绪飘飞,在现实与追思中,恍惚的我迷失了路途。眼前,竟站着先生,身披异草,满面流泪,喟然长叹:“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先生,别再思念你的故乡了,楚国已灭,秦已统一六国,这是我们刚学过的历史。”我轻叹。 “孩子,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此间痛楚,无人识兮。”先生摇着头,发丝被江风吹得凌乱。 我顿觉心疼:“你为什么不随他们去,也不至于被放逐于此,受尽折磨。” “孩子,快回去吧,你还太小,不懂我心。吾宁溘死以流亡兮,亦不忍为此态也……”话音未落,只见先生纵身一跃,跳进滚滚江水。顿时,奇花异草浮出水面,随波而去。 “先生,你……”我欲伸手,却险些跌倒,远处的龙舟擂鼓将我惊醒。先生不在,只有我独自一人。先生请安息吧,路虽修远,我亦会上下求索! 回望江畔,我已把对先生的追忆深藏内心,伴着日夜奔流的汨罗江水,直到永恒。 【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写作时要准确理解命题的内涵,可以是指不同的时间或经历,如在失败时,我想起了你;在成功时,我想起了你;再伤心时,我想起了你;在微笑时,我想起了你……这个“你”可以是家人,这个“你”可以是朋友,这个“你”还可以是恩师,在表达的时候要准确理解,结合内心的感受进行写作,突出一种具体的情愫,可以写一篇记叙文,注意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苦趣

丁立梅

我称他黄师傅。

黄师傅是个挑夫,每天要上下黄山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一趟承重二三百斤,挑着山上的所需,食物、水、蔬菜、瓜果……山上的垃圾,也是靠他们一担一担挑下山的。

年轻时,我一担能挑上三四百斤呢,现在年纪大了,挑少了,黄师傅呵呵地笑着,露出两排不算洁白齐整的牙。他站着,人半倚着担子。担子却不曾歇下,而是用一根木棍子撑着。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每个挑夫的手里,都有这样的一根木棍子。走路时,可当拐杖使。歇息时,可作靠依和支撑。

云雾一团一团袭过来,刚刚还是大晴天,转眼间飘起小雨。山峦隐约。碧树和红花,像在云雾中穿行,它们急急的,要奔到哪里去呢?瑶台仙境,不过这般吧?我和那人看得呆过去了。

黄师傅看着我们发笑,他说,在这山上,什么时候看都是好看的,有太阳时看云,没太阳时看雾。四五月的天,看花。九十月的天,看叶。到冬天了,看雪。他的声音,沾着云雾的味道,和着草木的气息,令我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他约摸五十来岁,个子不高,瘦。眼睛不大,却有神得很,亮亮的,似夜露。

那会儿,我和那人正停在半山腰。下山路走得我们腿脚发软,实在走不动了,后悔没坐缆车下山,却意外遇见一蓬一蓬的黄山杜鹃,下山之辛苦便变得无足轻重了。我盯着石凳后边的一棵黄山杜鹃看,花朵儿累累地缀着,一枝花梗上,总有八九朵不等,呈欲放未放的姿态,好颜色呼之欲出。恰似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有娇羞之美。

黄师傅担着担子,路过我们身边。我们起初并未留意他,继续赏我们的花。他突然停下,递过来一句,这杜鹃花,这个时候最好看了。听了这句话,我很惊喜,扭头看他,问道,为什么呢?

你看呀,红颜色还都裹着嘛,饱饱的嘛,全开开来,颜色就淡了。

他的话让我听着高兴。花半开为最美,是我一直偏爱着的。

我和他很热乎地聊起来。他从事挑夫这行当,已有二十八年之久。

扁担初次压到肩上,挑着才走了一小段路,肩上那火辣辣的滋味呀,就像用烙铁在烙呐。

后来习惯了,也就好了。现在,我肩上的皮揭下来,都能直接做盔甲了。呵呵。

他说得很轻松,我听得却不轻松。我问,我们单身人走着都吃力,你还要担着这么重的担子,每天爬上爬下,又苦又累,就没想过改行做其他的事吗?

想啊,想过,黄师傅的眼光落到他的担子上,久久地,没有挪开。那目光,有点类似于农民抚向他的庄稼,牧人抚向他的羊。

中途他的确改过行。他走家串户地收过荒货。也做过一段日子的泥瓦匠。后来,他还开过一家门市店,卖些日常所用,生意不错。但每当看到倚在墙角的扁担,他的心,便不安了,他听到大山在呼唤。

他就又进了山。每日里,在这大山里上上下下,他熟悉路边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每一种花。山里的小松鼠,和他也成了老熟人。他有时坐在石凳上吃干粮,有小松鼠就跳出来,在他身旁嬉戏。做挑夫虽苦,却自有它的妙趣,他割舍不了。

这大山多好啊,他这么感叹。挑起他的担子,跟我们招呼一声,下山去了。他的身影,很快没进一团云雾里,和大山融为一体。

1.文中写到了黄山挑夫黄师傅跟“我们”的多次交谈,黄师傅跟“我们”说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回答。

2.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现在,我肩上的皮揭下来,都能直接做盔甲了。

3.文章题目是“苦趣”,请说说这里的“苦趣”指的是什么。

4.黄师傅的身上体现出了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喜欢这样努力的人儿

王丽颖

我认识这样一个女孩儿,她叫曦。因为上大学,她从家乡东北来到了天津。由于她成绩优秀,毕业后,被一家高校聘用为教师。我喜欢跟她聊天,尤其喜欢倾听她笑谈自己的人生,总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可是近日,她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待心情平复后,曦向我诉说了事情的经过。

曦是个很上进的人,她在闲暇之时做一些兼职工作,例如做个微商,搞个音乐培训班什么的。结果被她的同事们知道了,不和谐的声音就有了,有人说她就认识钱,积蓄已经不少了,挣多少叫够。曦伤心地说:“我努力挣自己的辛苦钱,这样做招惹谁了?”其实曦的奋斗不只体现在工作中,她在上大学期间,就一直靠自己打零工挣学费,为家里减轻不少负担。由于她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所以她在校外接一些主持活动,如商场庆典、公司年会、车展和婚礼等,她不觉得出去正当挣点钱有什么错。相反,多次的校外锻炼让原本并不开朗的她增添了许多自信,面对突发事件也能应付自如了。但同学们像她这样努力的并不多,他们大多家境殷实,认为有父母供养,没必要那么辛苦,周末有时间还要三五成群地组织聚会呢!而曦的工作多数在周末,同学聚会她很少去,于是渐渐成了大家眼中“想钱想疯了”的“异类”。

曦喜欢自己奋斗,是因为她始终记得自己初次挣到钱,为妈妈买礼物的情景。一条温暖的围巾,让苍老的妈妈顿显年轻。靠自己工作换来报酬,替父母分担生活压力,何乐而不为呢……听了曦的讲述,我不由得在心疼她的同时也想到了自己。因为自己爱好写作,平时总有一些小文章上报。以致有的同事便带着讥讽的口吻问我:“近来没少投稿吧?能挣多少稿费,让你这么卖力?”面对这些话语,我总是付之一笑,然后走开。

自己喜欢做的事,只要认为是有益的,别管他人怎么想、怎么说,就大胆地去做。每一个靠劳动获取报酬的人,都应该获得尊重。人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奋,好好发挥特长与爱好,去追求梦想,难道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吗?这无关钱物,这是一种能力展示和精神享受。流言止于智者,将不和谐的音符抛于脑后,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生添上风采……

1.作者认为曦是个“努力的人儿”,那她的努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努力挣自己的辛苦钱,这样做招惹谁了?

3.文章标题“我喜欢这样努力的人儿”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文中的女孩身上主要体现出了哪些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述选文内容。

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本文介绍了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

(2)蒙以军中多务_________

(3)若孤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告诉吕蒙读书有“治”(研究)和“涉猎”两种方法,其目的分别是从事专门学业和了解历史,以便吸取经验教训。

B. 文章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育。

C. 文章通过简练生动的语言,既可见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D. 文中鲁肃的话表明他对吕蒙的进步既感到惊讶,又流露出对吕蒙的嫉妒和蔑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人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