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乙】一举而三役
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注释】①祥符:宋真宗的年号。 ②禁中火 :皇宫失火。 ③主营:主管。 ④通衢:大路⑤决:疏通水道。
1.2.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非相度不得其情 (____________) ②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__________)
③患取远土 (__________________) ④尽自堑中入至宫门 (_____________)
4.5.6.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分二处)
(1)必 如 是 而 后 事 可 举 也 (2)时 丁 晋 公 主 营 复 宫 室
7.8.9.翻译下列句子。
(1)非咨询不穷其致。
(2)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10.11.1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文中的海瑞和【乙】文中的丁晋公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3.14.15.观察 成功忧虑、 担心全、都
16.17.18.(1)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2)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
19.20.21.(1)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2)做了一件事却解决了三件费力的事,节省下来的钱用亿万计算。
22.23.24.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会合理安排,科学调度
【解析】
25.26.27.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相”(xiàng)是一词多义,这里是“观察”的意思。
28.29.30.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31.32.3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穷”是动词“追究到底”的意思,“举”是“办事成功”的意思。
点睛:理解并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句顺。
34.35.36.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甲文结合“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概括出海瑞形象,乙文丁谓通过巧妙的想法和设计,开沟注水、水运资材、填渠成街,一举多得,为政府剩下巨额费用,极大的减少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题型】文言文阅读
【结束】
11
四、课外散文阅读,完成 下面小题。
一把寂寞的锄头
范宇
①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 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 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 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②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 得清晰可及。
③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 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晨雾与黄昏比我更懂父亲,它们能够 感受父亲脸上的每一点苍老与沧桑,以及内心掠过的每一抹喜悦与忧伤,所以它们总是以 最美丽的姿态迎送父亲。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也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 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不知年龄的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 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
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青烟散了,黄昏却紧锁住父亲的眉头,年少的我 一点也不懂父亲眉心间的惆怅。
④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父亲给我讲
的一句话,“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在父亲心里,锄头就是一切,能够创 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他也希望,我拾起这样的希望并把它延续下去。
⑤父亲的话就是箴言,我年少的心始终坚信着。
⑥可后来,父亲却先背叛了。
⑦父亲离家的前一夜,我听见了他的叹息与母亲的啜泣。那夜,月光也像今夜这样皎 洁,父亲那把锄头被泥土打磨得锃光瓦亮。锄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躲在墙角,望着天 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发呆,一声不吭。
⑧“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么?”母亲哽咽着说。
⑨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⑩整个漫长的夜里都充斥着这样沉重而无奈的对话,少不更事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 一点辛酸,虽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不得不逃离村庄。次日清晨,深秋的薄雾把通往城市 的路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有意要留住父亲远行的脚步。墙脚的锄头上,也沾满了露珠, 晶莹剔透,与母亲的眼泪一样,没有半点杂质。父亲背上大大的帆布包,摸了摸锄头,便 一头扎进了迷雾中。这年,我十二岁,念小学六年级;妹妹六岁,刚念小学一年级。
⑾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光转瞬间就溜走了。
⑿十年前,父亲怎就狠下心来扔下这把锄头,毅然决然地从村庄逃往城市?其中的原 因是复杂的,像一团凌乱的绒线交织在父亲心里,他不得不忍着巨大的悲痛逃离。在父亲 心里,这把握了十多年的锄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能说背叛就背叛呢?
⒀上有祖父、祖母要赡养,下有我和妹妹要供养,父亲似乎感到了这是一把锄头再也 不能承受的重担。乡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始终坚信一把锄头可以在土地上开垦 出无限希望的父亲的心头产生动摇。不仅父亲动摇了,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农人都动摇了, 纷纷逃离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锄头寂寞了,村庄也开始变得荒芜。
⒁但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这里面栓 着的全是爱,从未改变。我坚信,终有一天,父亲以及那些离开村庄的农人们都将全部回 来,重新握起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和秀美。因为有爱,村庄与锄头也是 宽容的,可以原谅农人一切不得已而为之的“逃离”与“背叛”。父亲这把寂寞的锄头, 仿佛在月光中轻声对我说,我愿意继续等下去。或许,远在他乡的父亲也听见了。
⒂一把寂寞的锄头,是村庄的忧伤,也是村庄的温度。
(选自《2013 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 年 1 月版 有删改)
37.请你谈谈对题目“一把寂寞的锄头”的理解。
38.父亲对锄头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全文内容,梳理出父亲对锄头的情感变化历程。
39.第⑥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40.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①段。
4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村庄的忧伤”和“村庄的温度” ?
下列关于作品表述明显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贺《南园 其五》中体现作者渴望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B. 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作者得感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
C. 《诗经 静女》中以男青年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D. “梳洗罢”才“ 独倚望江南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己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女子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对《苏幕遮》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 “黯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 “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 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唯一一种表意文字。汉字字形和字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例如 “休”,由“人”和“木”两部分构成,人倚在树旁,表示休息。你能猜出下面两个汉字的本 来意思吗?
⑴涉:_____
⑵骉:_____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①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我校语文组举行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有优秀书籍推介,有学生作品展览,有生活剧表演等等。②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
修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古诗词。
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的角度铺写战地阴寒惨切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⑤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
⑥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