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渴!”他快喘不过气来,第三次高喊。……
她一言不发,走近犯人。他为躲开她,徒然扭动身躯。她从腰带上解下一个水壶,温柔地送到他枯焦的唇边。于是,一颗硕大的泪珠在这只完全干枯的独眼里滚动,顺着这张因绝望而久久抽搐的鬼脸缓缓淌落。此时他竟忘了喝水。而她浅浅一笑,噘一下嘴,把壶嘴贴紧他那张龇牙的大嘴。
(1)上文中的“他”是是谁?他因为什么事而成为“犯人”被绑在耻辱柱上的?
(2)简述一个能表现文中的“他”外丑内美、面恶心善的故事。
(3)结合上文内容,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答案】(1)卡西莫多他因为抢劫失败,被皇家卫队逮捕,成为“犯人”被绑在耻辱柱上。(2)①伽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救至圣母院后,为她准备了衣服和食物并将自己的床褥送给她用。当爱斯梅拉达看到他丑陋的面目而感到恐惧时,他让爱斯梅拉达别看他只听他说话,并让爱斯梅拉达白天呆在钟塔,晚上在教堂散步,并告诉爱斯梅拉达:“人们会把她杀死,我也就只有死去。”②一天早晨,爱斯梅拉达在屋顶上看到弗比斯十分激动,伽西莫多心里却很难过,但他忍住悲痛,为爱斯梅拉达去找弗比斯却无功而返,爱斯梅拉达责怪他。从那天起,他不再到她的小屋来,但送给她一只小鸟做伴,并冒着生命危险打破了让爱斯梅拉达害怕的一个雕像,还唱歌给她听。(3)善良纯洁,心中有爱。
【解析】此题考査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涉及的名著是《巴黎圣母院》,找到与人物有关的情节概括作答,抓住人物的行为表现来分析人物的性格,要联系名著的整体内容。
【题型】名著阅读
【结束】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中,我们会遇见很多人,很多事,很多风景,很多书,很多……,有些遇见会不经意地丢在我们的身后,有些遇到却触动了我们的心灵,甚至改变了我们。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剧本除外;
(2)文章中 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3)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答案】在作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创作出来的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是在作者双目失明,瘫痪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作者写完以后又经过多次的修改,才有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激励了无数青年的励志小说。
【题型】名著阅读
【结束】
15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渴!”他快喘不过气来,第三次高喊。……
她一言不发,走近犯人。他为躲开她,徒然扭动身躯。她从腰带上解下一个水壶,温柔地送到他枯焦的唇边。于是,一颗硕大的泪珠在这只完全干枯的独眼里滚动,顺着这张因绝望而久久抽搐的鬼脸缓缓淌落。此时他竟忘了喝水。而她浅浅一笑,噘一下嘴,把壶嘴贴紧他那张龇牙的大嘴。
(1)上文中的“他”是是谁?他因为什么事而成为“犯人”被绑在耻辱柱上的?
(2)简述一个能表现文中的“他”外丑内美、面恶心善的故事。
(3)结合上文内容,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阅读《朝花夕拾》后,完成下列小题
1.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责重的“眼学”。选段出自作品( )
A. 《无常》
B. 《五猖会》
C. 《二十四孝图》
D. 《琐记》
2.你为班上同学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和 ⑤ , 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④⑤填写恰当的短语。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答案】
3.B
4.(1) A,F;(2) I,J;(3) D,E (4) 深沉的情感;(5) 理性的批判
【解析】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由“赛会”可知是关于《五猖会》的。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这里学生应根据《朝花夕拾》,了解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题型】名著阅读
【结束】
1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 , 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 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 , 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 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第①段“异军突起”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第⑤段中划线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
4.无人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不得使用文中的例子)
【答案】
5.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中迅速崛起
6.不能删去。“左右”表示概数,说明无人机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如删去,则表示制造成本为三年前的十分之一,是个确定的数值,就显得太绝对了;用“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利用军无人机可进行运输、侦查、远程攻击等,提升国家军事实力。民用无人机可广泛运用于科研、交通安全、环保、救灾、娱乐等领域。弊: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可能侵犯公民隐私。
8.可利用无人机送外卖、方便、快捷,能避开交通拥堵。
【解析】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分析其语境义。“异军突起”,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看,指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中作为一支新生的力量,迅速崛起。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特点,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答题模式为:先表态,然后指出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接着分析删去后有什么不同,进而明确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本句中的“左右”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概数,如果删去,则表示制造成本正好是三年前的十分之一,这就会与事实不符,最后再强调一下,用“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即可从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即可。文章在前五段主要分析无人机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六七两段分析其弊端,结合这些段落中的内容分别概括出两点。
点睛:此题考查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说明文在内容理解方面比较容易,注意找到一些要点,概括性的语言,再结合题目的要求,再加以筛选概括就行,能用原文回答尽量摘录原文。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结合文中的介绍与举例,展开想象,写出无人机在人类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即可。如:可利用无人机送外卖。
【题型】现代文阅读
【结束】
13
阅读《朝花夕拾》后,完成下列小题
13.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责重的“眼学”。选段出自作品( )
A. 《无常》
B. 《五猖会》
C. 《二十四孝图》
D. 《琐记》
14.你为班上同学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和 ⑤ , 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④⑤填写恰当的短语。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四、课外散文阅读,完成 下面小题。
一把寂寞的锄头
范宇
①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 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 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 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②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 得清晰可及。
③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 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晨雾与黄昏比我更懂父亲,它们能够 感受父亲脸上的每一点苍老与沧桑,以及内心掠过的每一抹喜悦与忧伤,所以它们总是以 最美丽的姿态迎送父亲。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也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 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不知年龄的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 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
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青烟散了,黄昏却紧锁住父亲的眉头,年少的我 一点也不懂父亲眉心间的惆怅。
④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父亲给我讲
的一句话,“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在父亲心里,锄头就是一切,能够创 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他也希望,我拾起这样的希望并把它延续下去。
⑤父亲的话就是箴言,我年少的心始终坚信着。
⑥可后来,父亲却先背叛了。
⑦父亲离家的前一夜,我听见了他的叹息与母亲的啜泣。那夜,月光也像今夜这样皎 洁,父亲那把锄头被泥土打磨得锃光瓦亮。锄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躲在墙角,望着天 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发呆,一声不吭。
⑧“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么?”母亲哽咽着说。
⑨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⑩整个漫长的夜里都充斥着这样沉重而无奈的对话,少不更事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 一点辛酸,虽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不得不逃离村庄。次日清晨,深秋的薄雾把通往城市 的路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有意要留住父亲远行的脚步。墙脚的锄头上,也沾满了露珠, 晶莹剔透,与母亲的眼泪一样,没有半点杂质。父亲背上大大的帆布包,摸了摸锄头,便 一头扎进了迷雾中。这年,我十二岁,念小学六年级;妹妹六岁,刚念小学一年级。
⑾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光转瞬间就溜走了。
⑿十年前,父亲怎就狠下心来扔下这把锄头,毅然决然地从村庄逃往城市?其中的原 因是复杂的,像一团凌乱的绒线交织在父亲心里,他不得不忍着巨大的悲痛逃离。在父亲 心里,这把握了十多年的锄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能说背叛就背叛呢?
⒀上有祖父、祖母要赡养,下有我和妹妹要供养,父亲似乎感到了这是一把锄头再也 不能承受的重担。乡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始终坚信一把锄头可以在土地上开垦 出无限希望的父亲的心头产生动摇。不仅父亲动摇了,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农人都动摇了, 纷纷逃离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锄头寂寞了,村庄也开始变得荒芜。
⒁但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这里面栓 着的全是爱,从未改变。我坚信,终有一天,父亲以及那些离开村庄的农人们都将全部回 来,重新握起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和秀美。因为有爱,村庄与锄头也是 宽容的,可以原谅农人一切不得已而为之的“逃离”与“背叛”。父亲这把寂寞的锄头, 仿佛在月光中轻声对我说,我愿意继续等下去。或许,远在他乡的父亲也听见了。
⒂一把寂寞的锄头,是村庄的忧伤,也是村庄的温度。
(选自《2013 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 年 1 月版 有删改)
1.请你谈谈对题目“一把寂寞的锄头”的理解。
2.父亲对锄头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全文内容,梳理出父亲对锄头的情感变化历程。
3.第⑥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4.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①段。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村庄的忧伤”和“村庄的温度” ?
【答案】
6.4分(1)表面上写锄头,实际上是借锄头写农村的现实生活,写锄头就是写农村,一把锄头的命运就是农村命运的缩影。(2)用拟人手法,写锄头的寂寞,反映了大批农人逃离农村进城谋生,农村变得寂寞、荒芜的景况。(3)借锄头的寂寞,写出作者对农村现状的思考,从而唤起人们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注。
(评分说明:上述三个方面任答对两个方面即可得满分。)
7.4分 在我小时候,父亲对锄头充满了信赖和敬重,希望通过锄头,通过辛勤的劳作创造富足的生活;在我十二岁时,沉重的家庭负担让父亲带着对锄头的无限依恋与无奈,逃离乡村去城市谋生;但是,父亲对锄头始终心怀眷恋,始终有一把锄头挽救的心结,对锄头、对农村的爱从未改变。
8.3分 承上启下 的作用(过渡作用)。(1分)
承上:承接上文写父亲每天扛着锄头去劳动、认为锄头能够创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的内容;(1分)
启下:引出下文父亲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得不背叛锄头,背井离乡外出城市谋生的内容。(1分)
9.4分 示例一: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锄头比作怨妇(“它像极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寂寞”“静静地倚靠”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锄头的忧伤及寂寞。
示例二: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通过皎洁的月光来烘托锄头的锈迹斑斑、暗淡无光 ,通过如泣如诉的虫鸣,烘托了锄头的忧伤与寂寞。
示例三:运用白描手法,如“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说明锄头已很久没用了,表现了锄头的忧伤与寂寞。
10.4分 农人不得不离开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到城市去谋生,村庄变得荒芜了,这是“村庄的忧伤”;锄头的命运就是农村的命运,它见证了农村的兴衰冷暖变化,反映出农人们对农村的热爱或冷落的态度,这是“村庄的温度”。
【解析】试题分析:
11.一般有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两种,表面含义和文章内容相关,深层含义和主题相关把握这两点即可。
12.把握“锄头”这一关键事物,寻找父亲的情感变化。
13.这类题的答题思路是:从结构上看……;从内容上看……
14.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熟悉各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修辞及其作用
15.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把握,细心看内容,悟透主题,就可迎刃而解。
考点:标题的含义 文意把握 情节梳理 段落作用 修辞及表现手法赏析 研读内容,把握主旨
点评:此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把握,要细心看内容,悟透主题。修辞及表现手法赏析的运用要抓关键词,而表现手法的运用要抓关键句,都要扣具体内容赏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结束】
12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 , 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 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 , 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 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6.第①段“异军突起”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17.第⑤段中划线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18.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
19.无人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不得使用文中的例子)
【甲】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乙】一举而三役
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注释】①祥符:宋真宗的年号。 ②禁中火 :皇宫失火。 ③主营:主管。 ④通衢:大路⑤决:疏通水道。
1.2.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非相度不得其情 (____________) ②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__________)
③患取远土 (__________________) ④尽自堑中入至宫门 (_____________)
4.5.6.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分二处)
(1)必 如 是 而 后 事 可 举 也 (2)时 丁 晋 公 主 营 复 宫 室
7.8.9.翻译下列句子。
(1)非咨询不穷其致。
(2)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10.11.1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文中的海瑞和【乙】文中的丁晋公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3.14.15.观察 成功忧虑、 担心全、都
16.17.18.(1)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2)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
19.20.21.(1)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2)做了一件事却解决了三件费力的事,节省下来的钱用亿万计算。
22.23.24.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会合理安排,科学调度
【解析】
25.26.27.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相”(xiàng)是一词多义,这里是“观察”的意思。
28.29.30.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31.32.3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穷”是动词“追究到底”的意思,“举”是“办事成功”的意思。
点睛:理解并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句顺。
34.35.36.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甲文结合“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概括出海瑞形象,乙文丁谓通过巧妙的想法和设计,开沟注水、水运资材、填渠成街,一举多得,为政府剩下巨额费用,极大的减少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题型】文言文阅读
【结束】
11
四、课外散文阅读,完成 下面小题。
一把寂寞的锄头
范宇
①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 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 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 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②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 得清晰可及。
③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 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晨雾与黄昏比我更懂父亲,它们能够 感受父亲脸上的每一点苍老与沧桑,以及内心掠过的每一抹喜悦与忧伤,所以它们总是以 最美丽的姿态迎送父亲。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也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 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不知年龄的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 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
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青烟散了,黄昏却紧锁住父亲的眉头,年少的我 一点也不懂父亲眉心间的惆怅。
④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父亲给我讲
的一句话,“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在父亲心里,锄头就是一切,能够创 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他也希望,我拾起这样的希望并把它延续下去。
⑤父亲的话就是箴言,我年少的心始终坚信着。
⑥可后来,父亲却先背叛了。
⑦父亲离家的前一夜,我听见了他的叹息与母亲的啜泣。那夜,月光也像今夜这样皎 洁,父亲那把锄头被泥土打磨得锃光瓦亮。锄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躲在墙角,望着天 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发呆,一声不吭。
⑧“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么?”母亲哽咽着说。
⑨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⑩整个漫长的夜里都充斥着这样沉重而无奈的对话,少不更事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 一点辛酸,虽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不得不逃离村庄。次日清晨,深秋的薄雾把通往城市 的路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有意要留住父亲远行的脚步。墙脚的锄头上,也沾满了露珠, 晶莹剔透,与母亲的眼泪一样,没有半点杂质。父亲背上大大的帆布包,摸了摸锄头,便 一头扎进了迷雾中。这年,我十二岁,念小学六年级;妹妹六岁,刚念小学一年级。
⑾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光转瞬间就溜走了。
⑿十年前,父亲怎就狠下心来扔下这把锄头,毅然决然地从村庄逃往城市?其中的原 因是复杂的,像一团凌乱的绒线交织在父亲心里,他不得不忍着巨大的悲痛逃离。在父亲 心里,这把握了十多年的锄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能说背叛就背叛呢?
⒀上有祖父、祖母要赡养,下有我和妹妹要供养,父亲似乎感到了这是一把锄头再也 不能承受的重担。乡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始终坚信一把锄头可以在土地上开垦 出无限希望的父亲的心头产生动摇。不仅父亲动摇了,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农人都动摇了, 纷纷逃离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锄头寂寞了,村庄也开始变得荒芜。
⒁但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这里面栓 着的全是爱,从未改变。我坚信,终有一天,父亲以及那些离开村庄的农人们都将全部回 来,重新握起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和秀美。因为有爱,村庄与锄头也是 宽容的,可以原谅农人一切不得已而为之的“逃离”与“背叛”。父亲这把寂寞的锄头, 仿佛在月光中轻声对我说,我愿意继续等下去。或许,远在他乡的父亲也听见了。
⒂一把寂寞的锄头,是村庄的忧伤,也是村庄的温度。
(选自《2013 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 年 1 月版 有删改)
37.请你谈谈对题目“一把寂寞的锄头”的理解。
38.父亲对锄头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全文内容,梳理出父亲对锄头的情感变化历程。
39.第⑥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40.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①段。
4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村庄的忧伤”和“村庄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