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话,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当你流连祖国的名川大山,徜洋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顷心人际的交往,置身在丰富的活动中;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陶醉在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欣赏。语文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
(___)改为(___)(___)改为(___)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诘问(jí) 惶恐(huáng)愧怍(zuò)
B. 粗拙(zhuó)门槛(kǎn) 翳蔽(yì)
C. 震悚(sǒng)憎恶(zèng) 揩汗(kāi)
D. 哀悼(dào) 滞笨(zhì) 头颅(lú)
请以“我家的 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
阅读《“复兴号”上的黑科技》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9月21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CR400AF动车组一亮相,其修长的流线型车头“飞龙”可谓颜值爆表。
为什么是“飞龙”?“车头造型不仅是为了好看,更关键的是要降低空气阻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告诉记者,当动车组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速状态下运行时,90%左右的阻力来自空气,动车组的动力输出几乎都消耗在与空气的对抗上了。
A与既有动车组相比,“复兴号”的外形有了很大改变。CR400AF动车组的车体高度从3.7米增高到了4.05米,车体断面积增大了7.3%。
增长的“身材”必须提升车头的气动性能,使设计难度大大攀升。“为攻克头型技术难题,研发团队最初设计了46种头型概念方案,围绕气动性能开展了海量的仿真计算、风洞试验以及动模型试验,反复评估头型的技术指标和文化特性,才最终敲定‘飞龙’方案。”丁叁叁说。
头型的制造是另一大挑战。“‘飞龙’车头棱线曲面造型复杂,由80多块蒙皮拼接而成,对成型精度的要求极高。”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技术工程部部长张志毅说,80多块蒙皮形状各异,共有3000多条焊缝,加起来长达600多米,如此高的焊接密度,几乎囊括了平焊、横焊、仰焊等所有高难度的焊接姿势。果然,“飞龙”不负重望,表现优异。整车运行阻力降低12%,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17%,当它以时速350公里运行时人均百公里能耗仅3.8度电。“往返一趟京沪节省5000多度电。”丁叁叁计算出这样一个数字。
不仅省电,“复兴号”有一颗更加聪明的“大脑”,可在1秒钟内记录100万个数据。B“复兴号”从北京到上海跑一趟,单程1318公里,记录的数据达300多兆。相比之下,73万字的《红楼梦》所占数据空间仅有1.7兆。值得一提的是,“复兴号”的网络控制系统首次引入了高速以太网数据传输和维护网络,传输带宽由1兆级提升到了100兆级。如果说以前是“乡间小道”,现在则是宽敞的“高速公路”,借助以太网,车辆大容量数据得以高速实时传输,列车的故障诊断和检修维护更加安全可靠、智能。最令人骄傲的是,“复兴号”网络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都是自主研发,实现了完全自主化的突破。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
2.画线句子A处加点的词语“很大”能否删去?为什么?
3.画线句子B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请你给“复兴号”写一句宣传语,你会如何写?
阅读崔立的《父亲是一盏灯》,完成后面小题。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看不到灯光,就意味着看不到走出去的希望。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闪着一双绿光眼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还有……
儿子想哭。儿子说:“爸,我害怕。”
儿子说:“爸,都是我的错,要是听你的就好了。”
儿子还说:“爸,我们不会真的被狼吃掉吧?”
父亲忽然笑了,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没那么可怕的,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儿子拉住父亲的手,说,“爸,那我们赶紧走吧。”
父亲说:“好啊,你跟好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还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不知又走了多远的路,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不知又过了多久,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追债的上了门,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种: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想过逃跑,可是往哪里逃呢?更何况,这个时候,外面一定有人盯着自己,想逃,没那么容易!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钱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1.请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父亲是一盏灯”的理解。
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4.这篇文章对父亲描写最多的是?刻画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5.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后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黑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关注的社会焦点是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下面对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和自己境遇之惨蓄势。
B. 诗歌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C. 从表达方式上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议论;“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是叙事。
D.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劳动人民,即使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