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好奇心是一剂精神良药
惠滢
我认识的一位爷爷前段时间因为血栓住院了。老爷子姓杨,曾是一位工程师,年过九旬仍然身体健朗,鹤发童颜。他是上海人,年轻时到北京工作,普通话里夹着浓浓的上海口音,不熟悉他的人听起来很费劲。
杨爷爷不愿穿病号服,住院穿的仍是平常衣服——V领驼色毛衣搭配白衬衫。别看杨爷爷年纪这么大,但总是穿戴得体。听到我的赞赏后,他笑起来,用上海普通话说:“这里面是假领子,好洗。”
即便住院,老爷子一点儿没闲着,他每天要读三份报纸。嫌病房的灯不够亮,又让家人拿了个小台灯夹在床头。床上放着他看报纸的工具——两个放大镜。这两个放大镜很有意思,一个是多功能款,光线暗时可以打开上面的一圈小灯。另一个是手工款,以电饭锅为材料,把镜片包了起来,配以不知从什么地方卸下来的手柄。
老爷子说:“平时我在家可忙了,有时顾不上看报纸,只能捡重点看一下。”我不禁心生疑问,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人,有什么可以忙的呢?
“我要修东西啊。”老爷子一本正经地说。
想起上次去杨爷爷家时看到的场景,虽然大部分家具是现成的,但他自己手工做了很多小件儿,比如躺椅边上那个干净利索的置物架,用来放他喜欢看的报纸书刊。那个放大镜也是他忙碌的成果。
“每天看完报纸就赶忙去修东西,经常要修好几天,现在都没有闲工夫听音乐了。”这位老工程师说。他可不是用收音机听音乐,而是用专业的环绕立体声音箱听CD。
我们正说话时,护士来给隔壁床的大叔打针了。杨爷爷看到后兴冲冲地站起来,一句话也不说,专心致志地看护士打针。
“我爷爷就这样,对什么都好奇。人家打个针他也要过去瞅瞅。”杨爷爷的孙女婧婧笑嘻嘻地说。
这种好奇心在杨爷爷身上确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对美食感兴趣,就钻研做菜。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吃他做的豆沙包,里面的豆沙非常细腻。据说老爷子有个专门磨豆沙的磨,做豆沙成了他的一绝,难以被超越。
怀揣对北京城的好奇心,杨爷爷比现在年轻一点的时候,经常坐公交车围着北京转,再年轻一点儿时,他会骑着车出去逛。
虽然身体步入老年,但他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兴趣。不得不说,这样持久的好奇心真让我羡慕,它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松弛,经过90年冲刷却没有被腐蚀,顽强地生长在心里最明亮的地方。
有人说,好奇心没了,青春也就没了。有多少人,在二三十岁的年纪便裹上了老年的心态,对什么都兴趣寥寥。他们觉得被工作、婚恋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挂着格式化的笑,对周边的一切日渐麻木。
麻木是一种保护机制,也是好奇心的死敌。有好奇的东西,你就会想要靠近,靠近就有可能受伤,所以干脆封闭这一感觉。但诚如台湾作家张晓风所言:“受伤,这种事是有的——但是你要保持一个完完整整不受伤的自己做什么用呢? ”
好奇心是天赐的礼物,可惜的是,随着成长,新鲜的好奇心逐渐枯萎,人们锁住自己的心,不知不觉就成了跟着人流走的看不清面容的一员。当人们专注于“外圆”的时候,不小心一起“内圆”了,想找回自己变得很困难……
我在病房里这么想的时候,婧婧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爷爷你穿鞋怎么不穿袜子?”
老爷子潇洒一笑:“年轻人不都是这么穿的吗?”
1.文中杨爷爷的好奇心具体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来。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受伤,这种事是有的——但是你要保持一个完完整整不受伤的自己做什么用呢?
3.文章的议论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文中的杨爷爷身上主要体现出了哪些特点?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小题。
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或者“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唯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做好了最后的准备。”这个细节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文段开头大量引用斯科特日记中的话语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二石兽并沉焉
(2)阅十余岁
(3)竟不可得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事讲述了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三人推断的石狮子分别在河的下游、原地和上游的不同结论。
B. 作者用这个故事要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C. 文中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自己判断的不敢肯定,也表现了其谦虚的特点。
D. 文中句子“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证明了老河兵判断的正确,自然引出下面的议论。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这首诗中“赚”字用得很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哲理?
七年级(1)班准备主办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解决。
(1)任务一:过年的时候,李大爷从街上买来三副对联,回到家发现顺序已经打乱。请你帮助李爷爷重新理好对联。(填序号)
A.春雨丝丝润万物 B.万事如意福临门 C.绿竹别具三分景 D.一帆风顺吉星到 E.红梅正报万家春 F.红梅点点秀千山
____和____ _____和_____ ____和_____
(2)任务二:在总结会上,有三个小组汇报了以下调查发现。
第一小组发现了这样一些字:家俱(具) 另售(零) 促消(销)
第二小组发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出现:步步为赢 咳不容缓 默默无蚊
第三小组在报纸上发现了这样的标题:超女“粉丝”成千上万 东北“玉米”不减当年
请结合汇报的内容,说说你从中发现的语言现象。(答出两点即可)
(3)任务三:你参加这次活动有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
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
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