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 “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 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2.“觅封侯”借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有何作用?

 

1.A 2.用班超投笔从戎、为国立功的典故,表现作者报效祖国,收拾旧山河的壮志。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词,逐句进行分析。A项理解不正确,“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2.本题考查古代诗歌用典的作用。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各种艺术形式异彩纷呈。梨园剧种是现宋元南戏的活文物。南音源晋唐,是我国中原的古乐遗响。提线木偶则举世闻名的优秀艺术形式。民间花灯、剪纸等       ,美不胜收。而泉州石雕技术之高,艺术之妙,在国内另蹊径,独树一帜,泉州的土木建筑      有其浓郁而独特的地方风格。

①加点字“溯”“辟”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shuò          B.sù    pì      C.sù   bì

②在文段两处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

A.争妍斗艳  还        B.林林总总    更        C.琳琅满目  也

③文段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两项是(    )

A. 《背影》作者朱自清。文章以“背影”为线索,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B.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C. 《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官渡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D.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E. 古人拿十二种动物来与十二天干相配,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卯则为龙。

F. 梁启超字卓如,号饮冰室主人,与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

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②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___________

③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殊未屑!

④《十五从军征》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乃下令:群臣吏民,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受下赏。

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________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_______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A)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 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不是礼!”

(B)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C)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林冲正没好气,……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1.选文(A)(B)(C)都写到了林冲,他的绰号是_____;选文(C)中“那汉子”指的是_____(人名)。

2.从选文(A)(B)的描述,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联系原著,结合选文(C),请说说林冲“斗那个大汉” 的原因和结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说:“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

请以“给我一个           就够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