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阡陌交通

答之:

⑶选贤能:

⑷盗窃乱贼而不

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故人不独其亲    B. 不独其子    C.     D. 食之不能其材

3.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D.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甲】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1.⑴交错相通⑵详尽,详细⑶通“举”,选拔,推举⑷兴起 2.D 3.C 4.①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他。 ②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5.①人人安居乐业,生活悠闲、平和; ②人人受到社会的关爱;③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压迫;④贫富差距不悬殊 ⑤有共同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 (要求答出三点) 【解析】甲: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乙:选自《礼记》 作者:戴圣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甲: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乙: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子女当作子女,让老年人能可以有养老送终的处所,青壮年可以有被任用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地方,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一定不是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一定不是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要注意“交通”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交错相通”的意思;“与”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 2.此题考查的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的现象。A项中加点的“亲”意思是“以……为亲”,是意动用法;B项中加点的“子”意思是“以……为子”,是意动用法;C项中“乐”的意思是“以……为乐”,是意动用法;D项中“尽”是使动用法,“使……尽,竭尽”的意思。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A项有误,正确的停顿应为“有/良田池桑竹/之属”;B项有误,正确的停顿应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项有误,正确的停顿应为“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怒号”从视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听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B.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C. 诗人“倚杖自叹息”,是叹息群童抱茅“欺我老无力”,这一行为太顽劣了,为他们年少无知、缺少管教而叹息。

D. 此诗选自《杜诗详注》,题目中的“歌”字代表了诗的体裁。全诗先议论,后叙事抒情。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黄土高原上 【甲】  (A.蓦然;B.突然)响起的安塞腰鼓,惊心动魄,气势磅礴,展现的是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的阳刚之美、生命的力量;江南平桥村的一场社戏,因为有了一群淳朴、天真的农家小伙伴的陪伴,而让作者深深眷念的一段童年乐事;在吴伯箫的笔下,一盏小小的灯笼 【乙】 (A.笼照;B.映照)着祖孙情笃、母子情深,慰藉  ① (A.jiè ;B.jí)着孤行客的心,记录着岁月的   ②   cāng(A.沧;B.苍)桑,更使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了心中的爱国热情。

生活是一本醇厚而凝重的书,书写着人生百味,留下斑斑剪影。回忆在岁月的痕迹里,沉淀出好看的样子。

⑴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 _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⑶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道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他在被贬永州期间寄情山水,所写游记统称为《永州八记》。

C.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想像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D.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杂文,“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全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___________________ ,悠悠我心。    

⑵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

⑷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端居耻圣明。

⑹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以六月息者也。

⑺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千里称也。

⑻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布石上。

⑼知不足,______________ ;知困,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2)除戏剧、诗歌外,文体不限;(3)书写工整、规范 ,卷面整洁;(4)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