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的“吃春”习俗 ①“吃春”,即以春天的新芽、新叶为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的“吃春”习俗

①“吃春”,即以春天的新芽、新叶为食,这是我国各地都有的民俗,但时间有参差。

②一般来说,南方最早,春节即已开始,北方此时尚无绿色,故只能咬春”,无法“吃春”,到立春前后,长江以北地区纷纷开始“吃春”,而老北京却要等到春分(3月20日和22日之间)。

③为什么老北京“吃春”晚?这与安全息息相关。

④“吃春”最讲究的,是用头场春雨后的荠菜炒鸡蛋,裹以春饼。荠菜可明目、止血,老北京用它祛除“猫冬”积攒下来的浊气。此外是吃香椿榆钱儿,以炸为主。对于院子中没有树的普通人家,则吃春菜,即一种野苋菜,又叫春碧蒿,它产量大,到处都有,做成汤,名为“春汤”,传说此汤可以养肝。此外,就是吃树芽了,以花椒芽、杏芽、柳芽为主,加蒜泥、姜汁等凉拌,这些树芽都偏苦味。

⑤从这些食物可知,“吃春”带有很强的保健色彩,口味偏苦,因春天万物萌生,容易使人气躁伤肝,所以春天眼病发作概率高,多吃苦味可以爽神顺气,且能免于“春困”。

⑥然而,苦味食品多有微毒,老北京认为,微毒可激发肝脏的解毒功能,最大化地补益身体。但量很关键,刚立春时,万物萌生,芽中所含微毒尚未散尽,并非“吃春”时机,春分为春季90天的正中,最为适宜。

⑦当然,古人认识自然有牵强附会的一面,未必都经过实证。春季为北方蔬菜淡季,“吃春”很可能源于副食缺乏,只好食用野菜,并因此总结出一套经验。在具体操作上,老北京“吃春”并非只在春分这一天,所食还包括面条菜、马齿苋、柳絮(即柳树花)等说不出讲究的野菜

⑧所谓民俗,就是人们生活习惯的精致化。值得注意的是,老北京特别重视春分,也含有天子脚下的意味。在封建时代,“祭日大典”在春分举行,属“天地日月”四大祭之一,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这是一年中的大节目。

⑨明清“祭日大典”在日坛举行,明代祭坛用红色琉璃铺成,象征太阳,气势雄伟,因红色暗含“朱”家坐天下的意味,故清代改用青砖,彻底打破了“朝日坛红琉璃,夕月坛用白”的规矩。此祭坛后被彻底毁坏,荡然无存。目前保留的是近年复建的,由于红琉璃烧制配方已失传,故无法再现明代的风貌。

⑩有了“祭日大典”的热闹,老北京的春分成了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天人们“吃春”、郊游、娱乐,也就显得尤其应时。今年北京日坛将恢复中断百年的“祭日”活动,从那些表演中,人们多少可以领略前辈们礼敬皮诚的风貌。不过如今生活已大大改善了,“吃春”更要注意安全、卫生。

1.阅读①一⑤段,说说“吃春”有什么特点。

2.“春季为北方蔬菜淡季,‘吃春很可能源于副食缺乏,只好食用野菜,并因此总结出一套经验”一句中的“很可能”一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3.文章第⑧⑨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段中指出“为什么老北京‘吃春’晚?这与安全息息相关”,请结合文章说说你对句中“安全”的理解。

 

1.以春天的新芽、新叶为食;各地都有但时间有参差;“吃春”的品种多样;带有很强的保健色彩。 2.不能删掉。“很可能’’表猜测,并没有确切的根据,如果删掉就表示“吃春”就是因为副食缺乏,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3.下定义引资料 4.“安全”一方面是因为春天多吃苦味的食物能爽神顺气,且能免于“春困”;另一方面是 到春分时苦味食物里的微毒才散尽,才适宜“吃春”。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通读①一⑤段,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可提取第1段的“‘吃春’,即以春天的新芽、新叶为食”;提取“南方最早,春节即已开始,北方此时尚无绿色,故只能咬春,无法吃春,到立春前后,长江以北地区纷纷开始吃春,而老北京却要等到春分(3月20日和22日之间”分析,这说明各地都有但时间参差不齐;提取第5段“吃春带有很强的保健色彩,口味偏苦”等。 2.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很可能”表猜测,并没有确切的根据,如果删掉就表示“吃春”就是因为副食缺乏,就不实事求是了。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3.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所谓民俗,就是人们生活习惯的精致化”是下定义。“明清‘祭日大典’在日坛举行,明代祭坛用红色琉璃铺成,象征太阳……”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朗读者》……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朗读者》节目卷首语

材料二 对观众来说《朗读者》不仅是一段“朗读”,更多的是对“遇见”、“陪伴”、“选择”等人生主题的感触和共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优势就在于通过文化载体传达给观众深层次的感动和思考,上升到审美的层次,是把节目作为作品来看待和感受,具有更加长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材料三  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礼物。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

那在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一个个色彩各异,却同样充满情感的礼物。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朗读者》节目火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关于“朗读”的对联。

朗有乾坤,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享人生,文字触发生命感动

学校将进行以“青春”为主题的“我是朗读者”活动,请你参考材料三拟一个开场白。(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2)________________ ,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溴。(《蒹葭》)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求仕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第②③句各存在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指出,崇拜英雄是一种好善,也是一种审美。②虽然时代如何变化,英雄人物始终是标注历史的精神坐标,构成了一个民族向慕正义、追求崇高的价值底座。③让我们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把英雄精神深深融入民族的基因血脉,激发开创明天、

无愧今天、不负昨天的磅礴力量。

(1)第②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的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还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C.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关雎》是第一篇。

D. 《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写给儿子傅敏的书信,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播音员的播音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把该读去声的字读成上声。

B. 成败与自己的想象有着直接的关联。悲观的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足以使你不能取胜;乐观的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给你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

C. 宋朝的林和靖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 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韵、意境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