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 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C. “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气势磅礴,何等雄壮。
D.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 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记忆对于人类,是一种kuì( )赠。心胸宽广的人,用它来 甲 (A. 记录 B. 抒写)人生的美好,借此慰藉( )自己;狭隘计较的人,用它来埋怨人间的仇恨,以此惩罚自己。
记忆的真谛就在于记住美好的,忘记丑恶的;在于宽恕与忘却,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忘记那些不值得铭记的东西。生活的垃圾尚且需要我们及时清理,情感与心情的垃圾更无需 乙 (A. 墨守成规 B. 抱残守缺)。归根结底,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心若明朗,生活处处皆暖阳。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kuì(_______)赠 慰藉(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___________ 乙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B. 《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选自《朝花夕拾》。
C.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
“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D.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3)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俗子胸襟谁识我? _____。秋瑾《满江红》)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 ,_____。
(李商隐《无题》)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 _____。(诸葛亮《出师表》)
(8)《木兰诗》中反映军情紧急,急速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半命题作文。
俗语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长辈们的言谈举止、感人事迹直接影响到我们,鼓舞着我们,开启我们人生远航的明灯。
请从你熟悉的长辈(不含爸爸妈妈)中选取一位,向读者分享他(她)身上展现出的优秀品质,以及对你的深刻影响。以“我从 身上学到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的精神。
(2)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或套用别人的文章。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枯萎的蒲公英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①,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②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③!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文/叶子)
【注释】①蓦(mò)地:出乎预料地,突然。②丰腴(yú):丰盈,丰满。③老妪(yù):年老的妇女。
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为什么用“铁”来修饰“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我”为什么心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本文的行文思路,9个段落应该分为几个部分?请用“/”隔开。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3.本文由蒲公英联想到母亲,他们的品质有怎样的共同点?请简要归纳。
4.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试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