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B.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C.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表达了诗人豪迈旷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其中所蕴涵的哲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8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八分钟”表演 甲 (A、美轮美奂B、富丽堂皇)、科技感十足, 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24 台移动机器人携. ① (A、xié B、jiá)带“冰屏”与舞蹈演员配合 完成了一系列 màn ② (A、曼 B、嫚)妙复杂的舞美动作,展现了人工智能与中华文化的完美融合, 让观众 乙 (A、惊讶 B、惊叹)。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表明八分钟的演出完美成功。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 ②处: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 乙: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表明八分钟的演出完美成功。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桑梓”“桃李”“婵娟”分别代指家乡、老师、月亮。
B.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都是现代作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
D.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窈窕淑女,_____。(《诗经·关雎》)
(2)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会当凌绝顶,_____。(杜甫《望岳》)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李商隐《无题》)
(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峰峦如聚,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9)子曰:“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0)我们常引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来强调 一个人应不受环境影响,保持崇高的个性节操。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题目一:一粒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成了参天大树;一溪山泉,历经跌宕奔流,融入大海的怀抱;青涩的丑小鸭,伴随时间的脚步,完成了白天鹅的华丽转身……懵懂的你,经受岁月的洗礼,长成风华正茂的少年。
请以“时间是什么”为题完成作文。
题目二:发挥想象,以“我的2038”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3)注意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①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
②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3座埃菲尔铁塔,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③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④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的不自知,对文化传统的不自信。
⑤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2018年02月06日 文章有改动)
1.下列三个选项中,哪一项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准确?
【甲】建筑要有人文之根。
【乙】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丙】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依据作者的主张,足以堪称“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3.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立身之本。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