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① 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 ,悉仿生人③ ,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余亟④ 叹其技之奇妙。

(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中力拉崩倒之声(  )        (2)遂反流逆上    (  )

(3)无不毕        (  )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4.【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1.(1)夹杂 (2)逆流而上(3) 像 (4) 突然上涨的河水 2.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3.(1)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2)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 4.【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间”“溯”“肖”“暴涨”的意思,注意积累。 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虚词、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如果是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需要注意人称代词“余”的后面和代词“其”前面要断开。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本题要注意“凡”“骤”“惊为生人者”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

1.结合诗中词句,分析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重”的?

2.“时闻折竹声”一句意蕴丰富,请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水浒传》片段,按要求填空。

(甲)   闹了东京,在回梁山的路上听刘太公说宋江夺了他的女儿,心想:“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他怒气冲冲二话不说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扯得粉碎……拿了双斧,径奔宋江。

(乙)   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以上两个片段通过对水浒中两个典型人物心理、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把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请写出甲乙分别是,并指出两人性格的不同

(甲)

(乙)

 

查看答案

《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回目是“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他“夜打曾头市”的原因一是:因段景住买的二百余匹马又被曾头市所抢。二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从智取生辰纲开始,水浒英雄走上了____________的道路,这比个人的反抗力量大得多了。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厅”,打出的旗号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散文《海燕》,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B. 《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和《窗》四篇小说都运用对比手法,《范进中举》和《变色龙》侧重于人物的语言,《窗》主要通过心理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C.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从科学角度说明了沙漠里千百年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统筹方法》的写作目的是告诉我们如何安排烧水泡茶的工序能省时。

D. 《河中石兽》,纪昀,明代,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结尾议论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入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认清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