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 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阅读全文,分点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

3.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②③段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4.请写出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

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1.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人存在着就必须要阅读,阅读对人有益。) 2.读书能够使精神愉悦,能丰富人生经验,充盈人的心灵;读书能养就人的高贵气质。 3.示例:①对比论证,突出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4.比喻或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读书时间长了,能让人心灵逐渐丰盈,经验逐渐丰富。 【解析】 1.试题分析: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题目(论点式题目),或文章第一段,或文章结尾一段。还有的在文章中间,或需要归纳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出现在文章尾段,即: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分点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读书能够使精神愉悦(第②段);能丰富人生经验,充盈人的心灵(第④段);能养就人的高贵气质(第⑤段)的角度进行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① 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 ,悉仿生人③ ,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余亟④ 叹其技之奇妙。

(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中力拉崩倒之声(  )        (2)遂反流逆上    (  )

(3)无不毕        (  )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4.【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

1.结合诗中词句,分析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重”的?

2.“时闻折竹声”一句意蕴丰富,请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水浒传》片段,按要求填空。

(甲)   闹了东京,在回梁山的路上听刘太公说宋江夺了他的女儿,心想:“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他怒气冲冲二话不说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扯得粉碎……拿了双斧,径奔宋江。

(乙)   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以上两个片段通过对水浒中两个典型人物心理、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把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请写出甲乙分别是,并指出两人性格的不同

(甲)

(乙)

 

查看答案

《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回目是“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他“夜打曾头市”的原因一是:因段景住买的二百余匹马又被曾头市所抢。二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从智取生辰纲开始,水浒英雄走上了____________的道路,这比个人的反抗力量大得多了。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厅”,打出的旗号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