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酒酿王 凌鼎年 ⑴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酒酿王

凌鼎年

⑴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⑵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⑶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⑷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⑸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⑹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⑺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⑻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⑼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⑽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⑾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⑿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⒀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⒁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⒂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2.文中黄阿二的语言极具个性。请任选三处,分点写出表现了人物哪些性格特征。

3.除了黄阿二以外,小说还具体写了哪些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4.请将本文第(4)节对黄阿二的神态描写与下面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描写内容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孔乙己》)

 

1.⑴他的酒酿难度高,都用别人难做的小钵头做;⑵他吆喝的嗓音浑厚,极有韵味和穿透力;⑶他的酒酿上得台面,老吃客大多认准他的酒酿;⑷他的酒酿销量好,从来没有卖不掉的日子;⑸他的酒酿信誉高,无需挑拣;⑹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 2.答:①讲诚信,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②做事有原则,“自己做放心”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③勤劳质朴,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④易满足,听到吃客对酒酿肯定的评价,感觉比吃人参还补。 3.答:老茶友、老浴友等古庙镇人,一公司经理。(写两人得1分)从侧面衬托出黄阿二坚持质量和信誉、保持传统手艺和文化的执着的精神品格,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4.文中神态描写形象写出黄阿二受到老吃客美评后的满足和得意,表现他很在乎信誉,诚信经营。写出作者对他的感情是欣赏赞美。《孔乙己》中神态描写形象写出孔乙己被酒客嘲笑没有进学的痛苦难堪。作者对他的感情是同情和批判(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他的酒酿难度高,都用别人难做的小钵头做(第②段);他吆喝的嗓音浑厚,极有韵味和穿透力(第③段);他的酒酿上得台面,老吃客大多认准他的酒酿(第④段);他的酒酿销量好,从来没有卖不掉的日子(第⑤段);他的酒酿信誉高,无需挑拣(第⑦段);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第⑤段)等角度进行概括。 2.试题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分析的题目首先应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列举文中反应出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此题从讲诚信、做事有原则、勤劳质朴、易满足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中除主人公以外其他人物的作用。人物主要有:老茶友、老浴友等古庙镇人,一公司经理。这些人物的作用注意从对主人公人物形象的丰富、情节的发展、小说的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4.试题分析:此题赏析的是语句运用的神态描写手法。首先,找出语句中表现人物神态的关键词语。“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该句的关键词语是“满足”“得意”。“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该句的关键词语是“颓唐不安”“灰色”。接着,分析人物有这种神态的原因。最后,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 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阅读全文,分点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

3.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②③段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4.请写出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

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① 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 ,悉仿生人③ ,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余亟④ 叹其技之奇妙。

(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中力拉崩倒之声(  )        (2)遂反流逆上    (  )

(3)无不毕        (  )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4.【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

1.结合诗中词句,分析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重”的?

2.“时闻折竹声”一句意蕴丰富,请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水浒传》片段,按要求填空。

(甲)   闹了东京,在回梁山的路上听刘太公说宋江夺了他的女儿,心想:“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他怒气冲冲二话不说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扯得粉碎……拿了双斧,径奔宋江。

(乙)   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以上两个片段通过对水浒中两个典型人物心理、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把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请写出甲乙分别是,并指出两人性格的不同

(甲)

(乙)

 

查看答案

《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回目是“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他“夜打曾头市”的原因一是:因段景住买的二百余匹马又被曾头市所抢。二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