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木兰诗》,完成后面小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阅读《木兰诗》,完成后面小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辞爷娘去_____________

(2)闻黄河流水鸣溅溅______________

(3) 赏赐百千______________

(4)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品味第五段“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4.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1) 早晨(2) 只(3) 有余(4) 北方 2.(1)万里迢迢奔赴战场,飞越过道道险关,重重山峰。(2)将军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3.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4.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诗歌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但”:只。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翻译能力。要把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诗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戎机”“度”等字词的翻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见义句的翻译。 3.试题分析:考查动词的表现力。一连串的行动,写出了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表现出她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和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情。写出了女子天生的爱美之心。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4.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同时,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从“不闻爷娘唤女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从“木兰当户织”到“着我旧时裳”,始终不失其为女性之特点。故木兰形象极为真实感人。答此题,一定要结合诗句来分析,切忌脱离文本的说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

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题文)《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__________  (填人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_______ (填人名)的一生,该小说的主人公一生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_______。小说还描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填人名)、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_______(填人名)、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_____ (填人名)、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和小马祖孙俩,还有抢车的大兵、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诈骗主人公的孙侦探等,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查看答案

考查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点明《陋室铭》的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4)杨花榆荚无才思,  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⑸《爱莲说》中描写莲生长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见其发矢十中八九,______________。(欧阳修《卖油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坐,你未必会

许多人日常办公只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他们工作时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坐。殊不知,身体的隐患也由此而生。如何坐,大有学问。

中国自古有“坐如钟”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人体只有维持在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下才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这是不科学的。在办公桌前的正确坐姿应该是:坐时尽量拉近座椅与办公桌的距离,从臀部到腰部至后背全部紧贴座椅靠背,必要时可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头颈部保持中立位,同时调整座椅高度,使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使双脚能充分接触地面,必要时可在办公桌下放一脚垫。

在此姿势下,人体腰背部得到了座椅靠背充分的支撑,人体脊柱系统及其相关肌群也获得了充分的放松,自然会感到舒适安逸,不易疲劳,脊柱及椎间盘更不易发生蜕变;头颈部处于自然中立位,不过分前屈和后伸,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颈项部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同时双肘关节与桌面处于平行位置,使腕关节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则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屈位。这样,各种关节疾病自然就少多了。

好的坐姿还有赖于科学的座椅,合适的座椅可以减缓久坐的危害。椅子的高度要合适。过低则人的膝盖就会拱起,产生不适感;过高则身体压力会集中至大腿,令大腿受压,严重的会导致小腿肿胀。椅子的座面要合适。过窄则身体两侧的肌肉会受到挤压,会感到疲劳;过软的椅子易令人曲起身子,全身肌肉和骨骼受力不均,导致腰酸背痛。工作椅子的靠背也要有讲究。只要不影响使用者的活动,靠背的高度低可至使用者的第一、第二腰椎,高可到使用者的肩胛骨、颈部。靠背的倾斜角度约为110°,而且倾斜角度应该是逐渐向后增加的,它对人体的支撑点也同时逐渐向上转移。

即使这样,也不宜久坐。久坐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可能导致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即使每天锻炼30~45分钟,其余时间还是坐着,仍属于久坐,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那些不经常锻炼的人则健康受损的几率更大。所以要保持身体健康,办公室人员必须经常起身运动。

有事要与同时交流时,你最好直接走到同事身边亲口告诉他,而不是坐在那里给他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经常起身喝茶休息一下,以增加起身活动的次数;工作间隙应该经常随着呼吸做提肩动作,每隔5~10分钟抬头后休息片刻;坐久后离开凳子活动一下或躺着休息一下也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每坐45分钟左右,应该起身活动一下。其实,除写字或者打字、点鼠标需要坐着之外,办公室的一些工作还可以站着完成。

【注】基于命题需要根据《坐,你未必会》改写。

1.下列对本文“坐的学问”的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   )

A. 调整好坐姿可以让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所承受的压力。

B. 既然必须长期坐在椅子上办公,就要坐在适合于自己的椅子上。

C. 用正确的坐姿坐在合适的座椅上,但不宜久坐。

D. 座椅的高低影响其舒适程度,正确的坐姿可以减缓久坐带来的不适。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坐在椅子上,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可以维持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

B. 人坐在椅子上,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这样的桌椅高度比例才是适合于自己的。

C. 坐时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驱位,可以降低患腰椎病的几率。

D. 坐时头颈不能过分前驱和后伸,让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这样颈项部肌肉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3.下列做法符合本文所讲述的道理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为了提高效率,艳艳常利用课间十分钟坐在教室里写作业。

B. 为了孩子有良好的坐姿,周爸爸特地给孩子买了一把能调节高度和靠背倾斜度的座椅。

C. 文文常常用爷爷书房里高大的桌椅写作业,两只小脚能悬空摆动,她觉得很有趣。

D. 芳芳在电脑前每工作2小时后就到茶水间泡杯茶或冲杯咖啡,以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为了坚持学习,他找了一个坛子,把两只脚伸进坛子里。

②特别是那双脚,蚊子老来进攻,真没办法。

③我国的教育家蔡元培爷爷,从小刻苦学习。无论冬夏,他常常看书到深夜。

④有了坛子的帮忙,蚊子再多,他也不怕咬了。

⑤冬天天气冷,他倒不在乎。

⑥可是每年夏天的夜晚,蚊子又叮又咬扰得人心烦。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⑤⑥②①④    C. ③⑥②①④⑤    D. ⑤④①⑥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