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或异二者之

天下之忧而忧 

③自数年之后   

④外不闭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尝古仁人之心        不甚解

B. 然则何时而          怏怏不

C. 或请重法以禁          鸿鹄

D. 不暇廉耻耳            温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5.随着时间的流逝,唐太宗和范仲淹都成为了“古仁人”,请你结合以上两个选段,谈谈你的认识。

 

1.(1)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2)先:在……之前。 (3)这 (4)门 2.B 3.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福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4.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5.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但有更多的难谏、纳谏更难有代表性!如魏征和唐太宗。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是”是“代词,这”;“为”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的意思。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要在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项中“求”分别为“追寻”和“要求,追求”;B项中的“乐”的意思都是“快乐”;C项中的“之”分别是“代词,指盗贼”和“助词,的”;D项中的“故”分别是“所以”和“旧的,原来的”的意思。故选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中重点字词有:“以”是“因为”;注意互文修辞。②句中重点字词有:“为”是“做”;“安”是“何必,为什么”。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主观性的试题。在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唐太宗和范仲淹的行为和思想来谈自己的认识。贤明的君主是指清廉圣洁的能治理好国家的,让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快乐的君主。范仲淹是一位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的忧国忧民的贤臣。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贤君名臣。据此理解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因为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福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抒发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

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巧妙用典,发出事态变迁、恍如隔

世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咏柳、爱柳的诗文很多,请你写出含有“柳”字的连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我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节日为专题的调查探究活动。假定你是被调查的对象之一,请协助完成以下问卷。

(1)从下列节日中找出我国传统节日,并注明其具体时间(示例节日除外)。

重阳节 元旦节 元宵节  母亲节 清明节 

国庆节  中秋节 愚人节 感恩节 端午节

(示例)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2)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副对联,或一条俗语。

(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现在的青年人都喜欢过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你认为应该怎样吸引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

(1)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是朝廷对已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的称号。比如陶渊明称为“靖节先生”。

(3)美猴王来到灵台方寸山,他的师父菩提祖师为他取了姓名,为此,他高兴得很。学艺成功荣归故里,这里虽然各种兵器样样齐全,却没有一件让他称心。于是,四老猴对他说:“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称心?”美猴王闻言甚喜道“等我去来。“……

菩提祖师给美猴王取了什么姓名?他去取来了什么兵器?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 ①阙,指长安。潼关:关隘名,在今陕西潼关境内。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长亭:古时驿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休息。③太华,陕西的华山;④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⑤迥:远⑥帝乡:帝都,长安。⑦梦:向往。

A. 首联,“红叶晚萧萧”,用景物描写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达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

B. 颔联以“残云”点染太华山,以“疏雨”烘托中条山,于沉静中显出飞动的意趣。

C. 中间四句诗人连续写景,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出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安排得如巨鳌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

D. “犹自梦渔樵”,含蓄地表达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表达了诗人不专意于功名的高洁情操。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 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

C. 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营造健康有序的规范体系,积极向善的网络文化。

D. 国际足联确实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无论在哪里,反腐倡廉都是必要而且急迫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